《先人祭》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波蘭詩人密茨凱維奇(1798—1855)的詩劇。(詩人用這同一題目寫了兩個互不相同,只有表面聯系的作品。這里介紹是《先人祭》第三部。)它以1823年沙俄政府在波蘭逮捕、關押愛國學生組織“愛德社”社員事件為背景,描寫了維爾諾地方已改成政治犯監獄的巴西爾神甫修道院中眾囚犯在圣誕節前夕的一次聚會。時值深夜,幾個年輕的囚徒秉燭走出牢房,他們喚出了同獄的難友,在詩人康拉德的牢房中聚在一起準備痛飲一番,歡度圣誕之夜。剛進獄的熱果塔向大家傾訴了他在家里被捕的經過和沙俄當局最新的暴行,于是,歡樂的聚會馬上變成了一場血淚的控訴,這些愛國志士以自己苦難的遭遇和所見所聞紛紛譴責了反動統治者的瘋狂迫害,也表達了自己“為戰友殉難、為祖國犧牲”的斗爭意愿。
托馬什是學生社團的首領,“苦難的先驅”,“第一條落網的大梭魚”,他身陷囹圄受盡折磨,但斗志昂揚,頭腦清晰。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他甘愿承擔別人的罪名,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處處表現出一個愛國者無私無畏的品格。楊采夫斯基在憲兵的刺刀下和轔轔的囚車邊毫無懼色,大聲高呼“波蘭不會亡”,表達了波蘭人民反抗異族壓迫的堅強決心。全劇的主人公康拉德是一位正直的愛國詩人,“偉大的歌手”,懷著復仇與解放的信念,他讓思想“拋棄軀殼,張開翅膀,急速飛翔,”在美麗的幻想中始終不忘祖國的復興和解放。當他的夢幻破滅后,他對上帝也發出了咬牙切齒的詛咒。康拉德愛國救國的方式反映了一個民族詩人特有的氣質。作為革命志士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對立面,作者還集中地揭露了沙俄政權在波蘭的總督沃西爾佐夫。他是波蘭人民的仇敵,鎮壓學生運動的劊子手,詩人從各個側面突出了這個惡貫滿盈的人間惡魔,寫他必將在地獄中受到最嚴厲的懲罰,如同他的幫兇們一樣得到應有的報應。全詩通過對愛國志士們革命精神的贊頌和對殘民以逞的沙俄統治者及其走狗的鞭撻,忠實地反映了19世紀波蘭人民為了民族解放事業與入侵者展開的英勇斗爭,表明了作者強烈的愛國熱情。
全劇充滿善與惡的鮮明對比,在這種對比中表現尖銳的民族矛盾和人物性格,采用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先人祭”形式,讓人物在歌唱和朗誦中達意抒情,語不驚人而情真意切,富有藝術感染力,詩劇高度的藝術成就和深刻的愛國主題相結合,成為波蘭“民族遺產中一顆巨大的鉆石。”
上一篇:《俊友》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兔子,跑吧》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