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26—
【介紹】:
劇作家、音樂批評家,出生于利物浦,1936年舉家遷移到倫敦,并在當地的圣·保羅學校上學。1944年至1947年他在一家煤礦當工人,辛勞的工作和惡劣的環境讓彼得·夏弗對工人產生了深深的同情,后來他還從事過許多雜碎的工作,像書店店員、圖書館職員、酒吧雇員等,直到后來才慢慢地發現自己的戲劇天賦。彼得·夏弗后獲得獎學金在英國劍橋大學學習歷史,并于1950年獲得歷史學士學位。在校期間他與胞兄安東尼合辦了一本學生雜志,開始從事一些文筆寫作。他對偵探小說中的情節和人物塑造非常著迷,于1951年以彼得·安東尼(Peter Antony)的名字發表了第一部偵探小說《衣柜里的女人》(The Woman in the Wardrobe),隨后又出版了其他兩篇偵探小說《小鱷魚該怎么辦?》(How Doth the Little Crocodile?,1952)和《枯萎的謀殺》(Withered Murder,1955)。1955年彼得·夏弗與他人合寫了一部電視劇《鹽地》(The Salt Land),后來他開始嘗試獨立寫作,1956年至1957年他為《真相》(Truth)周刊作評論,而他的另外兩部作品《天才父親》(The Prodigal Father,1957)和《恐怖平衡》(Balance Of Terror,1957)也開始在廣播和電視中播放,并在大眾之間傳播。1958年對彼得·夏弗來說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他的第一部舞臺劇本《五指運動》(Five Finger Exercise),出版,并在倫敦和紐約成功上演,令他一夜之間家喻戶曉。1961年至1962年,出于對音樂的熱愛,他開始為倫敦的兩家雜志社作一些音樂評論,也為一些知名的文學作品編寫舞臺劇本,像威廉·戈爾丁的《蠅王》等。彼得·夏弗的作品內容豐富,其中包含充滿鬧劇色彩的鬧劇和一些對人類內心矛盾和痛楚的描寫,作品中也巧妙地運用了各種戲劇表現手法,像宗教儀式、神秘場景、心理獨白等。他對中產階級家庭生活情感矛盾有著獨特和細膩的理解,并通過嫻熟的語言功底,將其入木三分地刻畫表現出來,得到了文學評論界的認可,在現代戲劇舞臺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上一篇:《夏希波維希,加布里爾》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多恩,約翰》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