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永別》愛情詩鑒賞
〔美國〕 蘭色姆
她終于寫完這封信,把它封好,
歪斜的字體,兇狠的字句,
這完全是他罪有應得,
這才是最合適的結局。
但就在她把信付給
那位執行判決的藍帽使者
并說“交給他本人”時,她還希望
這封信根本不送去或半路丟失。
這時她臉頰已失去
血色。她想到她這被毀的青春,
過于悲痛,她已流不出眼淚,
走出房門。
父親是棵高傲的大橡樹,
這棵樹不怕雨淋,情淡泊,
不怕日曬風吹,心平靜。她想聽,
聽大樹說什么。
現在的急雨打在橡樹的枯葉上,
大樹的語言低沉卻很柔和,
他責備等在門口的憔悴女兒
說兩句又歇歇。
信使騎著自行車,
爬上縈回盤旋的山坡路,
她站在那里望著,火辣辣發高燒,
冷冰冰似冰柱。
(殷寶書 譯)
蘭色姆(1889——1974)美國現代著名詩人和文藝批評家。他喜歡表現的主題是:青春易逝,紅顏易老,理想和現實的矛盾,靈與肉、理性與感情的沖突等等;他強調“意象重于思想,隱喻重于觀念”;他的詩歌含蓄蘊藉,容量大,耐咀嚼,深受讀者喜愛。蘭色姆詩歌創作的特點,由《從此永別》可見一斑。
一個純潔的少女受到負心男子的欺騙,她該怎么辦呢?且看詩人蘭色姆的回答——
全詩分六節。
第一節寫少女“終于寫完”了決絕信。一個純潔的少女,當她傾心織造的“愛之夢”被她鐘情的男子用欺騙的手撕碎以后,她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驚悔,迷惑,惱恨……她不情愿即刻接受這殘酷的現實。后來,她“終于寫完”一封決絕信,表示和他“從此永別”。信中那“歪斜的字體,兇狠的字句”是她在特定心境下真實感情的自然奔瀉:面對那個無恥之徒,她已經怒火中燒,完全喪失了往日的纖細和溫柔。對此,詩人評說道:“這完全是他罪有應得,這才是合理的結局”。這是多么富有感情色彩的評語,字里行間充滿對不幸少女的同情,對那個偽君子的憎惡和鄙視。
第二節寫少女矛盾、復雜的心情。即使受騙后的惱恨已以暴雨淋頭,往日感情的絲縷也難以馬上一刀兩斷,這是人之常情,更何況受騙者是一個純潔善良的少女?所以,“就在她把信付給”那個“藍帽使者”時,“她還希望這封信根本不送去或半路丟失。”這里,詩人準確地把握住了一個受騙少女的復雜、矛盾心態:愛恨交加,苦不堪言……
第三節集中描寫少女內心的痛苦。少女的“面頰已失去血色”——蒼白的臉色是她的心靈受到嚴重傷害的反應;這時,她想到自己“被毀的青春”,“過于悲痛……流不出眼淚”。——如此簡淡的筆墨,卻畫出一個頗具深意的細節:“流不出眼淚”并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因為巨大的感情落差使她的靈魂幾近麻木,太多的淚水由于“過于悲痛”反而“流不出”來,這是一種怎樣的莫可名狀的悲痛啊。成功的細節描寫不僅在小說里,就是在抒情短詩中也總是通往藝術堂奧的幽徑:它讓人聯想到女主人公的傷痛之深,情狀之苦,并由之蔭生出深深的同情。
第四、五兩節描繪父親的形象。第四節介紹父親的特點:“父親是棵高傲的大橡樹”,他“不怕雨淋”,“不怕日曬風吹”,而且“情淡泊”,“心平靜”。這里全用比喻和象征手法狀寫父親的性格;他飽經風霜,堅韌不屈,沉穩老練,是一個足以信賴和依靠的長者的形象。正因為如此,陷于極度痛苦中的女兒才走出房門“想聽”,聽父親“說些什么”。
第五節寫父親的態度:“現在的急雨”指女兒突然遇到的不幸:“橡樹的枯葉”喻父親的年老。面對“憔悴的女兒”,老人的“語言低沉”有力,“柔和”動情,由于心情沉重他“說兩句又歇歇”……這里,有血有肉的長者形象已經躍然紙上。父親究竟說了些什么?詩人沒有交代,他只用“責備”一詞給讀者造成寬泛的想象空間,讓人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去猜想:也許,老人“責備”女兒當初的輕信;也許,他“責備”女兒現在的“過于悲痛”;也許……不論如何,老人的“責備”聲里都是滿蘊著溫情和寬愛的,這是他的說話方式(“說兩句又歇歇”)和語詞(“低沉卻很柔和”)告訴我們的。
第六節是結局。如果說少女在送信給“使者”的當初還曾產生過猶疑,那么到最后她卻完全戰勝了自己,決絕地給了他一個“罪有應得”的結局:“信使騎著自行車,爬上縈回盤旋的山坡路……”這時,她的內心“火辣辣”燃燒著烈焰,感情上“冷冰冰”(“似冰柱”)斬斷了舊日纏繞的情絲,理性徹底地戰勝了感情。——這就是詩人蘭色姆的回答。
把思想、觀念隱藏在意象和隱喻里,是蘭色姆和許多詩人的藝術追求。但是,在一首只有二十幾行的抒情小詩里,能夠把理念“表現”得那么明晰卻又“隱藏”得不露一絲鑿痕,把人物描寫得那么鮮活和有個性,把人物心理刻劃得那么細微且有波瀾……,卻非大家手筆而不能的。
上一篇:〔法國〕艾呂雅《人們不能》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日本〕野田宇太郎《仿佛遙遠的太陽》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