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漢的房間里家具那么凄楚。
桌子是一頭四足凍僵的牲畜,
椅子是一個在大雪覆蓋的森林中迷路的孩子,
沙發(fā)變成了被狂風吹倒在庭院里的又一棵光禿禿的樹。
然而用不了多久,在這里
一種圓形的、半透明的沉寂就會形成,
猶如漁船上玻璃底面的魚艙,
而你痛苦地彎下腰伸入其中,
透過玻璃盯著透明發(fā)亮的大海深處
那些水晶,那些深綠色的裂縫,
那些奇異的海生植物,
死死地盯著玫瑰色的、冷漠而巨大的海魚以及它們寬闊
而華貴的動作
而你竟不知它們是在埋伏或在搜索,是在隱蔽或在做夢,
因為它們的眼睛睜得太大看起來仿佛緊閉。
歸根結(jié)蒂這并不重要
難道還不夠么,——它們的動作美麗而靜止?
(馬高明 譯)
【賞析】
《單身漢之夜》不是一首簡單的描述“單身漢”和“夜晚”的詩,而是一個孤獨者在寂靜中的精神發(fā)現(xiàn)。作品運用里索斯典型的白描手法,敘述了一名精神的孤獨者在黑夜中的所看、所想。
“單身漢的房間里家具那么凄楚。”對于一個單身的人來說,每當夜晚降臨、不得不回到自己那個落腳點時,面對的是了無生氣的、冷冰冰的家具和空蕩蕩的房間。家具本來沒有什么令人可憐之處,是因為單身漢自己孤獨、可憐,所以看到房間里的家具也帶上了悲涼的色彩。單身漢帶著孤獨的眼光,看到他房間里凄楚的家具: 桌子變成牲畜,椅子變成孩子,沙發(fā)變成樹。單身漢是在幻想,而這又不僅僅是幻想,這是他在孤獨的心境中的精神發(fā)現(xiàn)。事實上,單身漢從桌子、椅子和沙發(fā)中看到的是自己,他就是那頭四足凍僵的牲畜,在寒冷的夜晚蜷縮成一團;他就是那個在大雪覆蓋的森林中迷路的孩子,在冷漠、紛繁的人海中找不到出路;他就是那棵被狂風吹倒在庭院里的又一棵光禿禿的樹,成為不斷地被世界無情拋棄的一員。單身漢的眼里、心里到處是一片凄涼,他是個孤獨的人、寂寞的人。
“然而用不了多久,在這里/一種圓形的、半透明的沉寂就會形成,/猶如漁船上玻璃底面的魚艙”。話鋒一轉(zhuǎn),引出單身漢凄涼心境的微妙變化。“用不了多久”,這里就不會再有牲畜、孩子和樹,而是形成了“圓形的,半透明的沉寂”;夜深人靜,單身漢在房間中發(fā)現(xiàn)了“漁船上玻璃底面的魚艙”里面的異樣景色。在這句中,里索斯運用超現(xiàn)實的白描手法,通過單身漢的精神發(fā)現(xiàn)將場景成功地從單身漢房間內(nèi)的沉寂轉(zhuǎn)換為可以看到海底世界的玻璃底面魚艙。
接著,詩人描述了單身漢從魚艙的玻璃底面看到的海底世界: 水晶、裂縫、植物、海魚,最后落腳在來回游動的海魚身上。單身漢死死地盯著那些海魚,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是海底唯一活動的生物,還因為他們的眼睛睜得很大,讓你搞不清楚它們是在干什么、它們想要干什么。它們的眼睛是嘴巴,是手,是表情,是一切。其實,海底、海魚以及一切單身漢所看到的,都是象征: 海底世界是現(xiàn)實社會的象征,海魚是社會中生活的人的象征。單身漢死死盯著那些巨大的海魚,還是看不懂它們的意圖,“因為它們的眼睛睜得太大看起來仿佛緊閉”。他看到的海底世界就像現(xiàn)實世界一樣令他迷茫。
最后,單身漢用一種超脫、豁達的心情來對待自己的迷茫,看懂看不懂對他來說已不重要,世界本來就是紛繁復(fù)雜的,迷茫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是抱著欣賞的態(tài)度來看待的好。不知詩人是無奈,還是達觀?總之,單身漢的心境再也不是詩歌開頭那般凄涼與孤寂了。
里索斯是一位技巧高超的大師。他的詩通常篇幅較短,但他能夠以短小的篇幅接納世界和人的歷史存在。據(jù)說他試圖將現(xiàn)代詩風與古希臘的哀歌形式結(jié)合在一起,因而他的詩歌神秘憂郁。《單身漢之夜》不是一首簡單的描述“單身漢”和“夜晚”的詩,而是一個孤獨者在寂靜中的精神發(fā)現(xiàn)。這首詩讓我們知道,詩中有事情發(fā)生,但又幾乎什么都不曾發(fā)生;世界改變了,也就是單身漢對世界的看法改變了。詩歌通過場景的轉(zhuǎn)換,令單身漢觀察和感悟海底世界,從而改變對于現(xiàn)實世界的看法。他告訴讀者的是世界的哲理,是人生的感悟。
里索斯的作品句子一般較長,常以嚴謹、濃縮的白描手法反映現(xiàn)代希臘人的生活,又頗具現(xiàn)代派特征。其最獨特之處即其詩中所采用的“戲劇性獨白”。其中的白描技法蘊藏象征、暗喻、轉(zhuǎn)換和超現(xiàn)實的場景性,折射出希臘以至整個人類的現(xiàn)實社會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以及那些超乎于想象之外的、然而又確實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些人類的思維活動和行為,貌似荒誕,實則另有“弦外之音”。難怪法國超現(xiàn)實主義詩人路易·阿拉貢1971年公開發(fā)表《當今最偉大的詩人名叫揚尼斯·里索斯》一文來推崇其作品。
(木 沁)
上一篇:《千曲川旅情之歌 [日本]島崎藤村》讀后感
下一篇:《卡爾索的圣馬丁諾鎮(zhèn) [意大利]翁家雷蒂》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