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南生杰 【本書體例】
【原文】:
無田甫田(1),維莠驕驕(2)。無思遠人(3),勞心忉忉(4)。
無田甫田,維莠桀桀(5)。無思遠人,勞心怛怛(6)。
婉兮孌兮(7),總角丱兮(8)。未幾見兮(9),突而弁兮(10)。
【鑒賞】:
《齊風·甫田》寫“思遠人”的情景,是一首懷人詩。前二章均以“無田甫田”起興,詩人以感嘆連聲、無可奈何的語氣聊以自遣:不要去耕種那大塊兒的田地吧,(由于力不從心,事與愿違,)只會生長出一大片旺盛的稗草!原來詩人因思念遠方之人而不得見,內心正在煎熬憂傷,于是只好自我排遣這連綿不斷的愁懷:不要去思念那遠方的人兒吧,勞心苦思只能換來悲傷和煩惱!但這又怎能斬斷思念之情呢?此情正與后世詩人所抒寫的愁緒相通:“剪不斷,理還亂”“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從字面上看,第二章和第一章的起興比喻的內容和句式詞語都基本相同,只有個別字眼調換了,且“桀桀”義同“驕驕”,“怛怛”義近“忉忉”。然而重章疊唱,正是國風特有的抒情方式。這種反復歌唱,可以強化詩人所要抒發的無盡無窮的愁思憂懷,可深化聽者或讀者的印象,從而加強了抒情色彩。二、二章實寫自身的思念之情,第三章則虛寫對方-前兩句回憶所思“遠人”的當年可愛狀貌:“婉兮孌兮,總角丱兮。”-想當初你年少秀麗,羊角辮兒令人可喜。后兩句是緊接此種回憶的想象之辭:“未幾見兮,突而弁兮。”-不多時,你那美少年的形象出現在我眼前;突然間,變成了大人戴起了禮帽!這里,美少年形象的再現,和突然變成大人戴起禮帽的幻像的出現,正是抒情主人公長時期苦苦思念“遠人”、種種推測設想的集中表現。聞一多先生在《風詩類鈔》中的有關論述頗能發人深思:“弁,冠也。男子二十而冠,亦二十而娶,突然看見人家戴弁了,不免有啞然自失之感。”(見聞一多全集選刊之四《詩選與校箋》13頁)義論述道:“弁,冠也。男子二十而冠,亦二十而娶。‘突而弁兮’,謂其既已成年,可以有家室。”(同上書38頁)聞先生將《甫田》列入國風的“女詞”,判斷抒情主人公屬女性(同上書29頁)。看來思念者與“遠人”是一對青年男女了,原來是一對戀人,現在女子仍在苦戀苦思著,而男青年“遠人”的今日心思則不得而知了。這正是女青年的苦悶。可以想見,女主人公對男青年朝思暮想,舊日的印象多次重復出現,別后的變化不斷懸揣臆測,自會形成新的意象。這種想象連帶著幻覺,頗為別致,它超越了歷史和現實,使總角形貌,別后變化和今日想象在腦幕上拼接在一起,把幼年形象拉回到眼前,霎那間又幻化為一個戴上了成人帽子的青年人甚或已婚者,對思念者來說這是一位何等熟悉可親而又何等陌生可怖的“遠人”啊。這很像現代電影電視文學中的“意識流”手法。這些回憶、想像和幻覺,都是在長吁短嘆地“無思遠人”而同時又頑強地“勞心忉忉”、“勞心怛怛”地思念“遠人”的長久過程中的必然產物。無論是對過去的回憶或對別后情景的擬想,或對僥幸會面的憧憬與幻覺等等,都是懷念遠人時最常發生的意識活動。若將這些想像的情景理解為描寫實際生活(即雙方見面了),那便與整首詩的內容和情調大相徑庭了。當然,對詩人來說,美好的過去早已一去不返,因而在徒思無益,奇跡或不幸可能出現的推想,也只是一個理想或悲觀的設計,現實帶給詩人的仍然只是無情的遠別離和苦相思,回憶和想像都是美麗的,但或已不復存在,或則不過是一種設想,甚至一種幻覺或一個夢境,從過去回到當前,由幻想回到現實,詩人只能是“勞心忉忉”、“怛怛”,只能十分痛苦、倍覺憂愁地自嗟自嘆、自遣自慰:“無-思-遠-人!”這深心的呼喊,是多么凄厲而悲涼,這便是全詩的主旋律,詩情詩意的主調,它在每章的詩情中回響。
從詩人感情的起伏變化,詩人反復的詠嘆憂思可以看出,這首詩抒發的感情是強烈的,很能感染讀者的。“無田甫田,維莠驕驕”,“維莠桀桀”的起興兼比喻的表現手法,使憂思愁懷有所依托,有所寓寄,也創造了一種特有的廣漠而深厚的籠罩著憂傷氣氛的境界。這首詩最值得著眼的是虛實結合的藝術構思方法。前二章實寫,直接抒發詩人自身的感觸和情懷,但方式是以實為虛。“田甫田”與“莠驕驕”與詩人思念的“遠人”實際上沒有任何關系,但用寫實手法寫了田和莠,在不相干的具體事物的描述中寄托了抽象的憂思之情。第三章則虛寫,寫不在眼前的“遠人”的狀貌,回憶往日形象和想像今日情景都描繪得活靈活現,但方式上是以虛為實。所寫實則已不復存在或僅止于想像和幻覺而已。正因如此,才更深沉地襯托出愁懷憂思的不能自己,更顯得“勞心”之“忉忉”、“怛怛”,從而收到了長歌當哭,一唱三嘆的抒情效果。應該說,這首詩最生動感人之處在第三章,構思上最獨特處亦在第三章——虛實結合,以虛為實的藝術手法把詩情推向了高潮,使前二章的描述得到了升華,使“思遠人”給讀者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從而成就了一首獨具風格的懷人詩。
上一篇:《生民》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甫田》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