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詞
深夜宮車出建章,紫衣小隊兩三行。
石欄干畔銀鐙過,照見芙蓉葉上霜。
這首詩寫宮車夜出的場面。后妃宮嬪出宮,照例應是轟轟烈烈,警蹕滿道,看過《紅樓夢》的人,都對元妃省親那一段大場面留下難忘的印象。但薩都刺在這兒卻偏偏選了一個夜深人靜的時間進行想像描繪,令人神往。夜深了,萬物歸于寂闃,也許只有那風吹著樹葉的刷刷聲與風檐下鐵馬的叮踏聲,給夜添上一些聲響。但就在這靜寂中,一輛宮車從宮中悄悄地推了出來,伴從著宮車的是兩三行宮女,穿著紫色宮裝,高雅而又肅穆。宮車緩緩而行,經過了大內的池沼石橋,宮女手中的銀燈閃爍著,那水中的荷花已凝上了一層薄薄的寒霜,在燈光中泛出一片銀白色。詩寫得清淡簡捷,通過出宮、燈火兩個細節,呈現了一幅宮廷生活的畫圖。全詩還注重色彩的對比。夜是漆黑的,宮衣是深紫色;而燈是銀色的,霜是潔白的,兩者閑閑相對。詩成功地摹寫了夜色,兩三行宮女,銀燈,芙蓉葉上霜,均從各個側面表現了深夜的冷寂。同時,宮廷生活是何等富麗,但詩中毫無金玉珠璣之類的描寫,卻自然給人以富貴華麗的印象。宮車夜出,萬物不驚,皇宮警衛的訓練有素,讀者自能想到;然而宮車為什么夜出,卻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很大的想像空間。
中國的古代宮詞,最初只是詠懷一類的詩,大致上寫的是宮怨,借古代宮廷女子的遭遇以抒發自己的懷抱。如唐王昌齡著名的《長信秋詞》,即是對宮廷女子的可悲生活表示同情。一直到了唐王建,作《宮詞》一百首,在廣闊的范圍內描寫宮廷內幕,從此這種以七言絕句組詩的形式,全面吟詠帝王后妃富貴淫逸生活的宮詞成為定格,為后世模仿,王建也被奉為最有成就的宮詞作家。元楊維楨的《竹枝詞序》,說薩都剌詩風流俊爽,修本朝家范,宮詞及《芙蓉曲》雖王建、張籍無以過之。楊維楨自己的詩也寫得風流俊爽,同好相引,不免抬高了一些。王建《宮詞》中所寫是聞之于當時權勢很大的宦官王守澄,宋計有功《唐詩紀事》載王建因《宮詞》暴露了宮廷中不欲人知的細事,幾乎被問罪;而薩都剌沒有宮廷生活經驗與消息來源,與王建相比,首先在真實性上差了一截。薩都剌的宮詞常常是官怨的成份多一些,且往往以己意出之,因此遭人責難。楊璃《山居新語》就說薩都刺這首詩失實,因為北方沒有芙蓉;宮中沒有石欄桿;宮人所穿紫衣只有大朝賀才到侍儀司法物庫領用,平時不可穿;而宮車夜出,也沒有這個道理。楊璃的責難雖不完全對,如皇宮大內太液池多芙蓉,屢見《輟耕錄》、《元掖庭記》等書;但其他所駁,大致言之有理。清《四庫全書總目題要》也據此以為薩都刺不諳國制。因此,嚴格地說,薩都剌的宮詞只能算擬宮詞罷了。
上一篇:張埜《念奴嬌題釣臺》詩詞選鑒賞
下一篇:薩都刺《過嘉興》詩詞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