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龔協(xié) 【本書體例】
【原文】:
思齊大任(1),文王之母,思媚周姜(2),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3),則百斯男(4)。
惠于宗公(5),神罔時怨,神罔時恫。刑于寡妻(6)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雝雝在宮(7),肅肅在廟;不顯亦臨,無射亦保(8)。肆戎疾不殄(9),烈假不瑕(10)。
不聞亦式,不諫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無(11),譽髦斯士(12)。
【鑒賞】:
這又是一首歌頌周文王的詩。歌頌他善于治國,而治國則以修身齊家為堅實的基礎(chǔ)。
第一章,從文王的家說起。端莊的大任,是文王的母親。她敬愛她的婆母太姜,她不失為正室中最尊貴的夫人。太姒繼承她良好的遺風(fēng)。她不妒忌,使文王多子多孫。這六句詩,贊美了文王家里的幾輩夫人。文王母賢妻惠,一直保持著優(yōu)良家風(fēng)。文王能作到“宜室宜家”、以至“天下歸心”,絕非偶然。
第二章說文王善于齊家,從而也善于治國。文王順著祖宗的意愿來行事,祖宗因此無所怨恨,也無所傷痛。文王以禮待正妻,也以禮待兄弟,推而廣之,用這樣的原則來治理國家。(嚴格地說,應(yīng)該是治理封邑和國家。)這一章分前后兩層。前一層(前三句)說神事,后一層說人事(后三句)。神意難問,只能參之以人事之理,驗之以人事之功。這就是《左傳》所謂“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非德,民不和神不饗矣”。(僖五年)因此,后一層承前一層而來,以禮治家,以禮治國,即是順祖宗之意;家齊國治,政清民和,即是神無怨恫的驗證。《孝經(jīng)》第八章云:“治國者不敢侮于鰥寡,而況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得百姓之歡心即得先人之歡心,這就是事先君的正道。把齊家治國都歸結(jié)到孝順祖宗,從現(xiàn)在看來,是狹隘落后的宗法意識、家族意識;但把民事抬到很高的地位,從民意的角度來觀察神意,這在三千年前,無疑是有進步意義的。
第三章承第二章“以御于家邦”進一步說文王怎樣治理國家。在學(xué)宮里,謙恭祥和;在宗廟里,莊敬嚴肅。處理政事,力求顯明;保護人民,從不感到厭倦。因此,疾疫不為害,蟲災(zāi)也不再發(fā)生。這一章也分兩層:第一層(前四句)說文王仁政的主要表現(xiàn),后一層(后二句)說仁政所產(chǎn)生的特殊效果。在學(xué)宮里,是指養(yǎng)老;在宗廟里,是指祭祀。這兩件事的提出,并不是隨意的。祭祀是古代國家兩件大事中的一件(另一件是打仗),這不必說。養(yǎng)老,是文王最突出的仁政之一,孟子曾給以很高的評價。他說:“二老(按指太公、伯夷)者,天下之大老也。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天下之父歸之,其子焉往?”(《孟子·離婁)意思是說,文王之所以能使天下歸心,首先是因為天下老者歸心。后來《史記》也曾一再提到“西伯(即文王)善養(yǎng)老”。(《周本紀》、《伯夷列傳》)
“臨”民,也就是治國。治國貴“顯”,有兩層意思:一是說政令簡明,不煩不苛;二是指是非界限分明,人們不會因誤解而失足。但這還不足以說明仁政的實質(zhì)。仁政的實質(zhì)是什么呢?是“保民”。孟子說:“保民而王,莫之能御!(《孟子·梁惠王》)保民偶一為之,并不算難,也算不得仁政。難在“不厭”,數(shù)十年如一日。
這一層把文王仁政的幾個方面,講得十分清楚。那么它的效果是什么呢?詩中只提到疾疫不為害,蟲災(zāi)不發(fā)生,這是即小以見大。《孝經(jīng)》第八章在闡明明王得天下之歡心以后說:“是以天下和平,災(zāi)害不生,禍亂不作。”這里講的只是災(zāi)害不生,以見其余。
最后一章,講文王治國的另外幾個方面:好善、育人、任賢。聽到善言,立即行動;聽到諫諍,立即采納。士大夫個個都有德操;他們的子弟們個個都能有所成就。至于那些才德出眾的人,總是毫不厭倦地使他們享有崇高的榮譽。這一章仍然可以分為兩層:前一層說好善與育人,后一層說任賢。聞善即行,勇于納諫,都是好善的表現(xiàn)。“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人若真誠好善,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表現(xiàn)在行動上,臣民必然望風(fēng)向善,不賞而勸,不令而行。自然作到“成人有德,小子有造”,這就是所謂“教化”。但這只是泛指,下一層轉(zhuǎn)入出類拔萃的人材。這些人,總是使他們獲得相應(yīng)的祿位,享有很高的聲譽,而且不厭其多,多多益善。據(jù)《史記》記載:“文王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歸之。”(《周本紀》)
這一篇詩和《大雅》中的許多篇章一樣,有些崇神敬鬼的成分,這顯然是應(yīng)該拋棄的糟粕;但其中也有值得肯定的東西。如從民意來看神意,著重治國者的身教作用。強調(diào)行政要顯而不隱,把保民尊賢放在重要地位,如此等等。這對我們今天也有借鑒意義。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禮記·中庸》),周文王對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孔丘有極其重大的影響。以孔丘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非功罪,姑且存而不論,但它無疑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有關(guān)文王的詩文。,從而別有惠心的吧!
上一篇:《思美人》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悲回風(fēng)》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