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永才 【本書體例】
【原文】:
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東方未晞(1),顛倒裳衣,倒之顛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2),狂夫瞿瞿(3)。不能辰夜,不夙則莫。
【鑒賞】:
詩歌源于生活,感物動情,發言為詩。宋人邵雍說,感動之情有二:“身也,時也”,“一身之休戚,則不過貧富貴賤而已了;一時之否泰,則在乎興廢治亂者焉。”(《伊川擊壤集序》)《東方未明》,既是詩人感于身之作,又是詩人感于時之作。
這是一首以一個極富戲劇性瞬間場景反映下層人民勞役之苦的詩篇。詩歌寫得生動、形象,字里行間有哭有笑,含有既幽默又辛辣的諷刺力量。東方天還沒亮的時候,狗腿子們就隳突東西,叫囂南北,催促著人們起床應役。詩人從酣甜的睡夢中起來。懵懵懂懂,胡里胡涂,抓起衣裳就往身上套,套來套去套不上,原來兩只手臂伸進了褲管,一雙粗腿蹬進了衣袖。顛來倒去,費了好大勁兒總算把衣裳穿好了,可是時間已經晚了,狗腿子們拔下籬笆上的柳木樁子怒眼圓睜,惡狠狠地等在那里,氣得詩人說不出話來。這首詩唱出了詩人對頻繁勞役的不滿和憤慨。我們如同親身感受,從心底里憎恨狗腿子們仗勢欺人,同情役夫們的悲慘處境。
詩歌分三章,寫是的“東方未明”時發生的悲劇。三章之間,步步推移,情節連貫,逼得人們手忙腳亂,慌作一團,無所適從。首章寫狗腿子們摸黑進村,呼喚人們趕緊起床應役,急得詩人穿錯了衣裳。“顛之倒之”,令人啼笑不得,極為生動極為形象地表現了詩中主人公摸黑穿衣裳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特征,從而暴露了社會的不公,用語十分精煉。次章接著寫狗腿子們依仗主子的權勢狂呼亂叫,命令人們立即出門應役,嚇得人們更加慌亂。“倒之顛之”,顯然加重了詩中主人公摸黑穿衣裳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特征的恐怖程度。因為他已經預感到等待他的將是什么了!從而對狗腿子們的丑惡嘴臉作了進一步的揭露。果然不出所料,嚴厲的懲罰就要臨頭了。末章寫狗腿子們拔下籬笆上的柳木棍棒等待著役夫們的到來。看來詩人是出門晚了,那一雙圓睜的怒目盯著他;此情此景,怎么能不使詩人怒火心中燒,叫苦不迭呢?“不能辰夜,不夙則莫”,白天黑夜都不分了,不是絕早地干活,就是摸黑地干活,連一個安穩的覺也睡不成。真是憤慨滿腔啊!這是詩中主人公對統治階級殘暴行徑的公然抗議,令人奮起。
由于狂夫和役夫分屬于不同的階級,各有自身的利益,這就形成了《東方未明》這首詩歌的一個顯著特點:情節成雙線發展。狂夫:先是“召之(呼喚)”,接著是“令之(命令)”,最后是“析柳樊圃,狂夫瞿瞿(威脅強迫)”,態度一次比一次嚴厲,兇狠;役夫:先是“顛之倒之(慌亂)”,接著是“倒之顛之(恐怖)”,最后是“不能辰夜,不夙則莫(氣憤抗爭)情緒越來越激昂,以至于抗爭。物極必反,役夫和狂夫的矛盾演進的歷史,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階級斗爭的殘酷現實,因此,這首詩具有深刻的認識價值。
上一篇:《東方之日》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東皇太一》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