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調
—一首詩引發的冤案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李白《清平調·其二》
細算來,我接觸詩詞也有十多年了??。出于興趣,有一段時間我曾專門玩味研究詞牌名,也正是因為此,我知道“虞美人”源自項羽的寵妃虞姬,唐朝教坊中經常上演霸王別姬的戲曲,便有了虞美人這一曲名。“雨霖鈴”出自唐玄宗之手,入蜀后的玄宗因看見霖雨連連,棧道中鈴聲叮咚,故作一曲名為“雨霖鈴”的曲子;“水調歌頭”又名元會曲,隋煬帝開汴河時所作《水調歌》,后被唐人演變為曲名,繼而為詞牌名。
說了這么多關于詞牌名的典故,只因為“清平調”確實是詞牌名,只不過幾乎沒怎么被用過,和它只有一字之差的“清平樂”就出名多了,晏幾道就以此為題作過不少詞。提到清平調,我唯一的印象也僅僅是李白所作的這三首詩。
天寶元年(742),李白結識了賀知章,賀知章對李白的學識佩服不已,又把他推薦給了唐玄宗。幾番接觸之后,唐玄宗對李白的才華特別賞識,經常召他入宮作詩寫詞。一日唐玄宗與楊貴妃在御花園觀賞牡丹花,一時興起便要李白以此情此景入詩。李白信手拈來,不一會兒就完成了三首《清平調》。三首詩均是為贊美楊貴妃而作,把楊貴妃比作國色天香的牡丹,十分傳神,其中第二首是我最為喜歡的。
唐朝以胖為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胖代表富貴,有福氣。牡丹正是富貴的象征,而楊貴妃體態豐腴,天姿國色,把她比作牡丹再恰當不過。在李白的詩中,楊貴妃就是一朵沾滿雨露、芳香怒放的牡丹,既富貴又美艷。為了突出楊貴妃之美,李白用了巫山女神和趙飛燕做對比。
傾國傾城的巫山女神和楚王陽臺云雨只是神話傳說;楊貴妃蒙受皇恩,寵冠后宮卻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和楊貴妃比,神女也“枉斷腸”。為何能夠專寵呢?首先必須要長得漂亮,像那齊宣王的皇后鐘無艷雖有治國之才,被齊宣王所敬重,但齊宣王寵愛的始終是美麗的妃子夏迎春。李白這一馬屁拍得好,夸楊貴妃漂亮的人不計其數,估計她都聽膩了,暗示她能夠得到唐玄宗的專寵,才是最符合她心意的。不過楊貴妃長得漂亮也是事實,“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自然不是吹的。四大美女中也只有楊貴妃一個是胖子,看到她的美,估計連她肥胖的身材都可以忽略不計。
“掌上起舞”的大美女趙飛燕也只有在穿上華麗的舞衣后才能奪人眼球,吸引眾人。楊貴妃卻天生麗質,不用靠這些身外之物來點綴修飾,縱使不施粉黛也能艷壓群芳。有個成語叫燕瘦環肥,指的就是趙飛燕和楊貴妃,常用來形容不同韻味的美女。飛燕擅舞,也正是因此而被漢成帝看上,一躍飛上枝頭成為鳳凰。然李白一句“可憐飛燕倚新妝”,一下子就把楊貴妃捧得老高,大美女趙飛燕在她面前也只能是“可憐”。
李白借古說今,把楊貴妃吹捧得天上有人間無,再加上詩本身就寫得好,對楊貴妃來說十分受用。楊貴妃特別喜歡這三首詩,閑暇時常常吟誦。能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楊貴妃甘心為之捧硯,李白所作之詩有多震撼人心,自是不必說了。
然而就因為這首詩,李白卻蒙受了不白之冤。
李白生性狂傲不羈,從不把任何人看在眼中。他醉酒作詩之時,曾當著多人的面讓唐玄宗最寵信的大太監高力士為他脫靴。高力士雖然照做,心里卻怎么也咽不下這口氣。估計心里想著,我高力士可是專門伺候皇上的人,誰見了我不是恭恭敬敬的,你李白算個什么,竟敢讓我給你脫靴!
為了出這一口惡氣,高力士找到了楊貴妃,說了好多李白的壞話。內容大概就是,娘娘,那趙飛燕體態輕盈,李白在詩中拿她跟娘娘你做對比,不是諷刺你胖嗎?而且那趙飛燕可是淫亂后宮之人,李白可不正是借趙飛燕來取笑你?
楊貴妃聽了這話,果然大怒,從此開始討厭李白。她經常給唐玄宗吹枕邊風,說了不少李白的壞話。
唐玄宗雖然賞識李白的才華,但區區一個李白怎么能跟楊貴妃相比。為了楊貴妃,他只能讓李白離開京城。說好聽點是賜金讓他四處游歷,說得難聽點也就是趕出長安。
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李白是冤枉的。唐玄宗又不是傻子,他對詩詞也頗有研究,李白若真在詩中嘲諷楊貴妃,他能看不出來?再說李白也沒有理由跟楊貴妃作對,人家可是皇上的寵妃,得罪她能有什么好下場?
就因為得罪了高力士,李白無端背了一個對楊貴妃不敬的黑鍋,而這首詩無端成了罪魁禍首。
上一篇:《古詩十九首·青青陵上柏》表達什么情懷
下一篇:皇甫松《夢江南》抹不去的江南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