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出真詩
一分磨礪一分工,磨到關情味洽融。
意境若能乖眾說,風光定不與人同。
甘嘗板凳十年冷,恥讓文章半字空。
會此心如煢獨慣,滌盡浮霾百竅通。
梁實秋有言:文學家是獅子,獨來獨往;不是鬣狗,成群結隊。
文學家果如是否,亦未可知,然詩人必如是始能有所發明。
余謂詩者,心攝萬象,際會深情,有動于衷,慨寄新聲,惟樞機自得,始能道斷公心。
影視界有云: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以此類推,詩家亦然,個人的才是公共的。
惟挖掘個性,爐錘個見,做自家語,抒自家情,語練情真,方能期會共鳴,偕和言公。
此一挖掘個性,爐錘個見之過程,非從與人對話中來,實從與己對話中來。
與人對話,不免舍己隨人,個性不敏、個見不明時,反為異見所累。
故無“一意孤行”之德,無以成詩;無苦心孤詣之志,無以竟詩。
情到深處人孤獨,人于獨處情始真。此詩家宿命也。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古往今來,動人心魄處,都只一個“我”在發聲。由我而彼,猶彼而人,由人而我們,詩乃大成。若從“我們”入手,緣木求魚,終俗調耳。
上一篇:多師不宜初學者
下一篇:寂寞與熱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