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倒反
大哥和大嫂是一對令人羨慕的夫妻,彼此感情很好,但就是喜歡抬杠。某日大哥帶大嫂去買衣服,大嫂看了半天,總看不上一件,每次征求大哥的意見,大哥總是說好看。最后大嫂很不耐煩地說:“你這人就是這樣隨隨便便!”
大哥答道:“當初我就是這樣隨隨便便地挑上了你。”
大哥對大嫂開了個玩笑,并用“隨隨便便”作為戲言。大哥選用這個詞不是取它的本意,而是正話反說。這種言語表達方法叫倒反。倒反有兩種情況:非諷刺性倒反、諷刺性倒反。
1.非諷刺性的倒反
運用跟本意相反的詞語來表達本意,只有戲謔的意味,沒有嘲諷的意味。有人將它看成是“倒辭”。正確地運用它,能使表述生動活潑。如王汶石在《新結(jié)識的伙伴》中有一段文字:
最后,張臘月無可奈何地笑罵道:“我現(xiàn)在才認識你,你是個頂壞頂壞的女人啊!”她們倆人,雖說只相處一天,可她們的友誼是那樣誠摯深厚。
這里的“頂壞頂壞”實際上是“頂好頂好”的意思,張臘月這樣正話反說更能體現(xiàn)出她的性格。
2.諷刺性倒反
運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來表達本意,含有嘲諷意味。有一則小幽默題為《男人的好處》:
男人婚前的好處很多:看電影為你買票,坐車為你開門,上館子為你夾菜,寫情書為你解悶,表演“此情不渝”的連續(xù)劇讓你觀賞。
男人婚后的好處也很多。
他看你總是心不在焉,使你省下許多化妝費。
他使你成為烹飪名家:“那天在館子里吃的那道菜好吃極了,哪天你燒來嘗嘗。”你不得不看三百多個食譜,才找到這道名菜。
他鍛煉你的能力:“怎么連插頭也不會修?怎么連保險絲也不會接?怎么連路也不會認?怎么連……”最后你什么都會了。
他培養(yǎng)你各種美德:給微少的家用教你“節(jié)儉”;用“結(jié)了婚的女人還打扮什么”教你“樸實”;用“死盯著別的女人不放”來教你“容忍”。
簡直可以說女人的完美是男人造的。
這里講了男人婚后的四個好處,實際上這些并非好處,而是正話反說,譏諷了一些男人的大男子主義。
雙關
愛喝酒的職員K君兩天不上班,經(jīng)理留下“7954”四個數(shù)字在他辦公室桌上,職員回來,不明原委,就去請教女秘書。秘書說:“經(jīng)理說的是國語,說你吃酒誤事。”K君于是在數(shù)字后面畫了一只“蟬”送還經(jīng)理,經(jīng)理笑笑:“孺子可教也。”過了些時候,職員故態(tài)復萌。經(jīng)理在“蟬”的尾部加了一道“白煙”仍交給他。職員又去請教女秘書。秘書說:“前次經(jīng)理責怪你‘吃酒誤事’,你說‘知了’,現(xiàn)在你醉酒如故,經(jīng)理罵你知了個屁。”
這是題為《啞謎》的幽默故事,7954表面看是數(shù)字,經(jīng)理利用同音近音的關系責怪K君“吃酒誤事”,這種修辭方法稱為雙關。雙關是一語同時關顧到兩種事物,在一定語言環(huán)境中利用語句的同音和多義的條件,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雙關分為諧音雙關、詞義雙關、句義雙關。
1.諧音雙關
諧音雙關是利用同音或近音的條件構(gòu)成的雙關,一個字除本字所含的意義外,又兼含另一個與本字同音近音的字義。如:
學生多四眼,勤讀成“進士”(近視)。
李鴻章有個遠房親戚,不學無術(shù),卻去參加考試。試卷到手,他一個字也答不出來,焦急中,他連忙在試卷上寫上“我是當朝中堂大人李鴻章的親戚”,無奈又不會寫那個“戚”字,竟寫成了“我是李中堂大人的親妻!”主考官閱考后,批道:“所以我不敢娶(取)!”“娶”和“取”構(gòu)成諧音雙關。
2.詞義雙關
詞義雙關是一個詞在句中兼含兩種或多種意思。如:
往后的日子,兒子開始在下課后被留下來,開始了他自己說的留學生涯。理由是字寫得太丑了,留下來繼續(xù)學寫字。(小野《青銅小子》)
“雅”要地位,也要錢。古今并不兩樣的,但古代的買雅,自然比現(xiàn)在便宜,辦法也并不兩樣,書要擺在書架上,或者拋幾本在地板上,酒杯要擺在桌子上。但算盤要放在抽屜里,或者最好放在肚子里。(魯迅《病后雜談》)
這里魯迅先生利用“算盤”的本義和引申義巧妙地構(gòu)成雙關,表面是說具體的算盤,實際是指“心機”,諷刺意味較濃。
3.句義雙關
句義雙關指一句話或是一段文字雙關到兩件事。
美國是一個黃金的國家,對的,但黃金不是灑在地上,灑在地上的黃金大家都可蹲下去拾,而是吊在半空中的,長得高的人才拿得到,我不是指形體上的高,而是指才能高過別人的。(于梨華《變》)
拈連
美國影片《戴斯蒙醫(yī)生的十三個犧牲品》在奧地利放映后,某評論家在奧地利《快報》上發(fā)表了一則影評。總共一句話:“我是第十四個。”這一句的影評被眾稱妙。影評家利用拈連手法,順著片名,說作為觀眾的他是第十四個犧牲品。既含蓄、風趣,又有力地諷刺了那部糟糕的影片。
在言語表達中,甲乙兩個事物連在一起敘述時,把本來適用于甲事物的語詞拈來用于乙事物,或根據(jù)上文出現(xiàn)的詞,仿造一個反義詞語用于下文,這種手法叫拈連。拈連分為順連、反連、義連。
1.順連
順連是順著甲事物的意思向下連貫,用于乙事物,它是順勢建立的一種巧妙聯(lián)系,甲乙雙方互為聯(lián)系,又互為映襯。
1929年1月,著名戲劇團體“南國社”應曉莊師范陶行知的邀請,在田漢帶領下前往曉莊演出。當晚,全體師生和周圍農(nóng)民舉行歡迎會。陶校長致辭說:“今天我以‘田漢’的資格歡迎田漢。曉莊是為農(nóng)友而辦的學校,農(nóng)友是曉莊師生的朋友,我們的教育是為種田漢而辦的教育。所以我是以一個‘種田漢’代表的資格在這兒歡迎田漢……”田漢答辭:“陶先生說,他是以‘田漢’的資格歡迎田漢,實不敢當。我是一個假‘田漢’,陶先生是個真‘田漢’,我這個假‘田漢’能夠受到陶先生這個真‘田漢’以及在座的許多真‘田漢’的歡迎,實在感到榮幸!”陶行知的歡迎辭和田漢的答辭博得全場的熱烈掌聲。陶先生用順連的手法,就田漢的名字順引出“我是種田漢”,“我以種田漢的資格歡迎田漢”,致辭巧妙,情真意切。而田漢答辭時謙稱自己是個假田漢,稱陶先生和農(nóng)友是真田漢,答辭自如,意味深長。
又如:甲乙兩個偶然一起吃咸蛋,甲奇怪地問道:“我過去吃的蛋都是淡的,這個鴨蛋怎么是咸的呢?”乙不懂裝懂地說:“這事我最清楚,幸虧你問我。這個咸鴨蛋是咸鴨子生的唄!”
“咸”本來用于“蛋”,這里順手拈來用于“鴨子”,說是“咸鴨生的”,拈得自然,錯得滑稽。
2.反連
根據(jù)前文用于甲事物詞語的意思,在后文拈出意義相反或相對的詞語來,即仿詞(詳見本書仿詞)。
3.義連
義連就是將表示甲事物的詞語,用來和乙事物連接,產(chǎn)生意義上的巧妙聯(lián)系。有一則幽默題為《中學影視》:
課堂提問:《啞女》《啞姑》
老師來了:《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班主任:《垂簾聽政》
數(shù)學課:《R4之謎》
化學課:《精變》
語文課:《老北京的敘說》
外語課:《天方夜譚》
美術(shù)課:《赤橙黃綠青藍紫》
生物課:《血疑》
自習課:《大鬧天宮》
考試前:《顧此失彼》
考試后:《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宣布成績:《悲慘世界》
家長會后:《今夜有暴風雪》
轉(zhuǎn)學后:《勿忘我》
這里用一系列不同電影的片名與20世紀80年代中學生中發(fā)生的不正常現(xiàn)象相拈,產(chǎn)生意義上的關聯(lián),由于聯(lián)得巧妙,讓人感到新鮮活潑,增強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
【辨析】
1.倒反與雙關
倒反是正話反說,或戲謔,或諷刺。而雙關是在一定的言語環(huán)境中,利用語句的多義和同音條件,或借用可作兩種或多種理解的語句,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
2.雙關與拈連
(1)拈連是利用上下文的聯(lián)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詞語巧妙地用于乙事物。它的特點在于“詞語的巧妙移用。”如“長長的線兒來回飛舞……縫啊縫啊,春風繞著長線蕩漾,暖流跟著針眼流淌。這破洞曾收進了多少風寒,此刻,又縫進了多少溫暖!”(王宗仁《縫》)“溫暖”是不能縫的,這里從上文拈來連在下文中,讓“縫”同“溫暖”巧妙地連在一起,表現(xiàn)了軍民的深厚情誼。雙關的特點在于含蓄地“影射”出另一件事物,言在此而意在彼。(2)從形式上看,拈連的甲乙兩事物,甲事物往往是具體的,在前,如“線兒”。乙事情是抽象的,在后,如“溫暖”;而雙關指一語二義,有一箭雙雕之妙。
3.雙關與桑槐
雙關與桑槐。雙關是利用詞語的音義條件,構(gòu)成詞語的雙重意義,表里之間沒有相似處;桑槐格以詞句組成“罵”,表和里(也就是桑和槐)之間有相似點,沒有相似點就不能構(gòu)成桑槐格。
上一篇:什么是風土記
下一篇:漢語修辭《列錦·示現(xiàn)》釋義與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