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否定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定義]表面上看起來是否定,其實并不是簡單的否定,而是肯定與否定交錯,把意思推進一步;或者是雙重否定表示肯定;或者是三個否定表示否定的一種修辭方式。
[例釋]否定的形式可分為3種類型。
(1)先肯定后否定。
例1:假如戰爭不發生,交涉公署不撤退,他的官還可以做下去——不,做上去。(錢鍾書《圍城》)
例1“做下去——不,做上去”是先肯定,后否定。再說“做上去”,表面上看,好似否定了前者,其實兩者本質一致。“做下去”是繼續做官,而“做上去”指官不但繼續做而且越做越高,非但不否定,反而使意思進一步深化,還頗具幽默感。
(2)雙重否定。
例2: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毛澤東《紀念白求恩》)
例2“沒有一個不佩服”雙重否定,表示比“佩服”更為肯定的語氣;“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雙重否定,表示比“感動”更為肯定的語氣。這里用兩個雙重否定的形式表達出對白求恩深切的贊美之意,也是對白求恩的最高、最好的肯定。
(3)多重否定或多重肯定否定。
例3:可以采取協商溝通的辦法解決問題,不一定非要采取這種恩斷義絕的方式不可。
例4:冼星海同志指揮得那么有氣派,姿勢優美,大方;動作有節奏,有感情。隨著指揮棒的移動,上百人,不,上千人,還不,仿佛全部到會的,上萬人,都一齊歌唱。(吳伯簫《歌聲》)
例3“不一定非……不可”三個否定連在一起表示否定。即不要采取這種恩斷義絕的方式。例4先肯定說是“上百人”,接著加以否定,再肯定說是“上千人”,接著又否定,最后才肯定為“仿佛全部到會的,上萬人”,這樣層層推進,多重肯定否定,使意思不斷深化、突出。
[辨析1]否定與補正。例1、例4這種否定與補正相同,因此,不少修辭專著把它歸入補正。
[辨析2]否定與否喻。形式上都有先肯定后否定。區別是:
否定只是對事物先作肯定的說法,再加以否定,本身不含比喻;否喻不是單純對事物先作肯定的說法再加以否定,而是迂回設喻,即先提出喻體,接著對喻體加以否定,最后引出本體。
例5:站在高山往下望/井場流水翻黑浪/不是水/原是原油出閘展翅飛。(《紅旗歌謠·站在高山上》)
這里“水”是喻體,“原油”是本體,否定了喻體“水”,才引出本體“原油”。這是否喻。
[辨析3]否定與撇語。兩者都不直接說,而是有意迂回繞個彎子說。區別是:
(1)否定的迂回繞彎,表面看起來是對事物加以否定,其實并非否定,而是肯定或補充;撇語的迂回繞彎,是排除事物的反面,為的是突出事物的正面。
(2)在形式上,否定常用否定詞連接前后相反(或相關)的意思;撇語常用“不是……而是……”的復句形式。
[辨析4]否定與語法現象。例2、例3、例4跟語法上的多重否定句沒有什么兩樣,因此,不少修辭專著認為是語法現象。
上一篇:什么是詭諧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潤色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