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異類修辭手法
[定義]把描寫甲事物的詞語,臨時用于描寫乙事物,形成異乎尋常搭配關系的一種修辭方式。異類現象實際上與許多辭格交叉重合,如移就、拈連、比擬、易色等。
[例釋]
例1:四月的黃昏/流曳著一組綠色的旋律/在峽谷低回/在天空游移(舒婷《四月的黃昏》)
例2:織魚網啊,織魚網,織出一片好風光。
例3:要出遠門了,船隊打扮起來,桅桿上插著新做的小旗,被春風抖得像一片燃燒的火苗,每艘船都穿著油漆一新的衣裳,嘁嘁喳喳地依在一起,多情地磨擦著給它們拴著纜繩的礁石和沙灘。(鄧剛《龍兵過》)
例4:又是一大“新生事物”,十一級干部回家掃地。(宗福先《于無聲處》)
例1中的“旋律”是抽象的、概念的,一般不能用可感性狀的“綠色”來修飾,這里的異常搭配,使事物形象化、具體化了。例2中的“織”可以與“魚網”搭配,不能與“風光”搭配,這里是借“織魚網”的“織”,順勢拈來而說成“織風光”,形成了異常搭配。例3中的“春風”一般不能用“抖”來描寫;“每艘船”一般不能用“穿……衣裳”、“嘁嘁喳喳地依在一起”和“多情”來描寫,這里是將它們當作人來寫,賦予生命力、人格化,這樣就把原先不好搭配的事物搭配起來了。例4“新生事物”一般含有褒義性質,這里把它當作貶義來用,上下才形成了異常搭配。
[辨析1]異類與比擬。兩者都是把描寫甲事物的詞語,臨時用于描寫乙事物,上面例3的異類,其實是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是比擬中的擬人,因此,這種異類也可以歸入比擬。
[辨析2]異類與拈連。兩者都是把適用于甲事物的詞語順勢拈來用在乙事物上,形成了異常搭配。從廣義看,上面例2的異類,其實是拈連,因此,這種異類也可以歸入拈連。
[辨析3]異類與移就。兩者都是把描寫其他事物的修飾語移用來描寫該事物。從廣義看,上面例1的異類,其實是移就的一種,因此,這種異類也可以歸入移就。
[辨析4]異類與易色。兩者都是把甲詞語的色彩,臨時賦予別的色彩,上面例4的異類,其實是易色,由褒義詞語臨時賦予了貶義色彩,改變為貶義詞語來用。因此,這種異類也可以歸入易色。
上一篇:什么是體變修辭手法
下一篇:什么是換述修辭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