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山
王安石
北山輸綠漲橫陂,直塹回塘滟滟時。
細數(shù)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王安石,本卷《元日》已介紹。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王安石父親王益通判江寧府(今江蘇南京),遂家住江寧。王安石父母去世后,分別葬于南京的牛首山與鐘山。王安石曾在南京擔任過提點江東刑獄、知江寧府等官職。退休后長期生活于鐘山。
清蔡上翔《王荊公年譜考略》將此詩系于神宗元豐六年(1083)。元豐七年(1084)七月,蘇軾離開黃州貶所,路過江寧,特地拜訪了退居鐘山的王安石,見此詩還依韻和了一首:“騎驢渺渺入荒陂,想見先生未病時。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可見兩人此時已盡釋前嫌。元豐八年(1085)四月王安石就去世了,《北山》詩顯然為詩人暮年所作,心態(tài)比較平和。
前兩句寫春水之充沛。首句寫紫金山流下來的水使蓄水池都漲滿了。“北山”,即鐘山,也即紫金山。“輸綠”,輸送綠色的水,王安石特別喜歡用詞性活用的修辭手法,將形容詞“綠”字用成名詞,類似的例子是《書湖陰先生壁》中的“一水護田將綠繞”。還有用作動詞的例子,如《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橫陂”指蓄水池邊擋水用的堤壩。次句寫各種形狀的池塘都注滿了水,水面上波光粼粼。“直塹”指周邊呈直線型的溝塹。“回塘”指周邊呈曲線型的池塘。
后兩句寫賞花尋芳。三句寫詩人采用“細數(shù)落花”的方式是希望能坐得久一點,“因”有于是、因而的意思。末句采用“緩尋芳草”的方式,是希望回去得遲一點。“得”有可以、能夠的意思。兩句詩都充分地表達了詩人珍惜春天、珍惜生命的情感。這兩句詩對仗工整,而又非常自然、貼切。
詩歌創(chuàng)作既要學習前人,又要超過前人,王安石此詩做到了這一點。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八稱其“蓋本王摩詰‘興闌啼鳥散,坐久落花多’(《過楊氏別業(yè)》)。而其辭意益工”。宋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上分析道:“王荊公晚年詩律尤精嚴,造語用字,間不容發(fā)。然意與言會,言隨意遣,渾然天成,殆不見有牽率排比處。如‘含風鴨綠鱗鱗起,弄日鵝黃裊裊垂’,讀之初不見有對偶。至‘細數(shù)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但見舒閑容與之態(tài)耳。而字字細考之,若經(jīng)檃括權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
上一篇:戴復古《初夏游張園》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朱淑真《即景》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