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體變修辭手法
[定義]由語體色彩變異產生的一種修辭方式。
唐松波、黃建霖主編《漢語修辭格大辭典》認為“體變”即語體色彩變異,把具有科技語體色彩的術語應用到文學作品中,使其在特定的語境中產生新的修辭意義。并作了以下兩點說明:1)具有科技語體色彩的術語在文學作品中的應用,不包括那些已轉化為一般通用詞語的科學術語;2)體變是指在文學語體的詞語中,直接加入科技術語,形成一種帶有特殊色彩的“新語體”,它不同于用科技術語詞作材料構成其他辭格(如用科技術語作喻體、借體,用科技術語進行夸張、比擬等)。
但從語言使用的實際情況來看,《漢語修辭格大辭典》的兩個說明很難貫徹。可以結合以下的例子進行進一步分析。
[例釋]
例:何謂位錯?一塊出現位錯的砷化鎵,原子排列就像一隊陣容不整的士兵,首位失顧,不能一貫到底,電流通過時一片混亂。林蘭英很快發現,整個研究工作都出現了“位錯”。
……
林蘭英領導的研究室為國家創造過某些項目的“第一”,自然就成為“生產第一”的典型。研究室內部也人心惶惶,陣腳零亂,正向的“電流”通不過,逆向的“電壓”越來越高,這位女科學家清醒了,要把研究工作搞下去,必須向兩種“位錯”進行斗爭。(理由《晶瑩的種子》,例見《漢語修辭格大辭典》)
下面是原辭典的分析:
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正向的電流”、“逆向的電壓”、“位錯”三個科技術語詞,但這三個詞已不表示原來的概念,而是獲得了臨時性的引申義。“正向的電流”指堅持正確的實事求是的路線;“逆向的電壓”則指來自極左方面的種種政治壓力;“位錯”是指思想認識發生混亂,工作秩序混亂。
這段分析與《漢語修辭格大辭典》關于“體變”辭格的兩點說明相抵牾,“正向的電流”指堅持正確的實事求是的路線;“逆向的電壓”指來自極左方面的種種政治壓力;“位錯”是指思想認識發生混亂,工作秩序混亂,這些原來屬于科技語體的詞在具體的語境中都有了比喻的成分,都是運用了人物熟悉的專業術語來意指某種抽象的事理。
造成上述抵牾的原因,首先因為詞語是不斷變化的,某種語體的專用成分會逐漸變為跨體成分,甚至可能逐漸變為各語體之間的通用成分;其次,在這些科技術語應用到文學語體中時,幾乎不可避免地都有或多或少的隱喻性在其中。
因此,我們修改“體變”的定義為由語體色彩變異產生的修辭方式。強調多向互動的可能性,既可能是科技語體向文藝語體之變,也可能相反。同時,《漢語修辭格大辭典》關于“體變”辭格的兩點抵牾性說明似可刪除。
[辨析]體變與易色。見“易色”條。
上一篇:什么是嘆問修辭手法
下一篇:什么是異類修辭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