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轉
[定義] 利用詞語的同音或近音關系來轉換詞義的一種修辭方式。
[例釋]
例1:王淑芬:(看李三的辮子礙事)三爺,咱們的茶館改了良,你的小辮兒也該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涼,冰涼!
王淑芬:也不能那么說!三爺你看,聽說西直門的德泰,北新橋的廣泰,鼓樓前的天泰,這些大茶館全先后腳兒關了門!只有咱們裕泰還開著,為什么?不是因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嗎?
李三:哼!皇上沒啦,總算大改良吧?可是改來改去,袁世凱還是要做皇上。袁世凱死后,天下大亂,今兒個打炮,明兒個關城,改良?哼!我還留著我的小辮兒,萬一把皇上改回來呢!(老舍《茶館》)
例1“改良!改良!越改越涼,冰涼!”是老舍話劇《茶館》中伙計李三說的經典臺詞,它利用同音關系,用“涼”替換“良”,語音不變,而語義卻有了質的轉換,使“改良”蛻變成“越改越涼”,既辛辣地諷刺了民國時期的改良運動,又挖苦了掌柜王利發的“改良”失敗,使自己心寒——“冰涼”。
例2:酒吧并非中國人飲酒之所在,只是借洋酒、洋樂、洋設備,賺那些歡喜學洋的人的大錢。酒吧者是借酒之名扒你的口袋也,是所謂之曰“酒扒”。(陸文夫《屋后的酒店》)
“吧”與“扒”音近,陸文夫把“酒吧”謂為“酒扒”,揭示了“酒吧”的本質:用洋玩藝“扒”崇洋之徒的口袋里的錢。
[辨析] 諧轉與拈比。見“拈比”條。
上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新典」
下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