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喻
[定義] 比喻的一種。以否定肯定并用的方式,或先否定喻體,而后引出本體;或先否定本體,而后引出喻體的一種修辭方式。
[例釋] 迂喻的形式主要有兩種:
(1)先否定喻體,而后引出本體,如:
例1:荒野里偶爾能看見一種樹,樹枝上密密麻麻掛滿果實。那不是果實,都是鳥巢。這種鳥非洲人叫作黑頭織鳥,織的巢像口袋一樣,掛在樹枝上。(楊朔《生命泉》)
例1先出現喻體“果實”,而后加以否定,引出本體“鳥巢”。
(2)先否定本體,而后引出喻體,如:
例2:莫扎特銅像前的噴泉,/所噴射的不是水花,/而是奧地利人民的眼淚。(艾青《維也納》)
例2先出現本體“水花”,并加以否定,而后引出喻體“奧地利人民的眼淚”。
[辨析1] 迂喻與否喻,都是比喻。區別是:
迂喻是肯定否定并用,或否定喻體,肯定本體,或否定本體,肯定喻體;而否喻則只用否定。
[辨析2] 迂喻與擇喻。都是比喻。區別是:
擇喻也是否定肯定并用,但肯定否定的都是喻體;迂喻則或否定喻體,肯定本體,或否定本體,肯定喻體。
上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語滯」
下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用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