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十里樓臺倚翠微》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
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
天涯豈是無歸意,爭①奈歸期未可期。
【注釋】
這首詞描寫了作者在客居他鄉時,聞杜鵑啼聲而觸發的感慨,抒發了浪跡在外、有家難歸的感慨,北宋晏幾道作。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北宋詞人,與其父晏殊并稱“二晏”,有《小山詞》一卷傳世。
①爭:通“怎”。
【大意】
春日,偎依在青山的十里樓臺邊,杜鵑的啼叫聲從盛開的百花深處傳來。那聲聲杜鵑鳴就似和行人說話似的,自與那隨意飛飛停停的流鶯不同。
在這個晴朗的日子里,杜鵑不斷地發出“不如歸去”的勸慰,“行人”從夢中驚醒。哪個“行人”不想回家?只是回家的日子還不能期望定下啊。
【賞析】
行走在春色絢爛的美景中,相信多數人的心情都會是愉悅的,但背井離鄉的“行人”卻不一樣。或許他們的心情本來應該是愉悅的,但聽了杜鵑的啼叫之后恐怕就不是這樣了。客居他鄉,最怕看見的是滿月,最難度過的是中秋,最怕聽見的是杜鵑的啼叫。杜鵑一啼,不免會引起思念之情、客居之愁。而此時,越是美麗的景色,也就越加讓人難受。
總是在晴朗的春日,杜鵑出來賣弄它的叫聲,用一聲一聲的“不如歸去”,把本來打算“春眠不覺曉”的“行人”從夢中驚醒。前面路上初聞鵑啼,感到“殷勤”;聽得太多,睡在床上也不得安寧。這是每一個“行人”的心愿,卻也是每一個背井離鄉之人都難以做到的。身處天涯,哪里能沒有回家的心思!但是回家的日子連自己都無法預料,有什么辦法呢?這是游子對喋喋不休的杜鵑的埋怨,也是對于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生活遭遇的憤慨。
【拓展】
南朝宋鮑照有詩《擬行路難(其七)》,同樣描寫杜鵑,表達了悲愴憂愁之情。全詩如下:
愁思忽而至,跨馬出北門。
舉頭四顧望,但見松柏荊棘郁樽樽。
中有一鳥名杜鵑,言是古時蜀帝魂。
聲音哀苦鳴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髠。
飛走樹間啄蟲蟻,豈憶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變化非常理,中心惻愴不能言。
上一篇:《飲馬長城窟行》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鷓鴣天·西都作》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