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導讀】
祖詠(669—約746),洛陽人,唐代詩人。仕途落拓,后歸隱汝水一帶。他的詩以描寫山水為主,辭意清新、文字洗練。據《唐詩紀事》卷二十記載,這首詩是祖詠在長安應試時所作。按照唐代考試制度規定,應試詩要限制韻數,這首詩應該作成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寫了這四句就交卷了。有人問他為什么,他回答說:“意盡”。所謂“意盡”,就是說要表達的意境已經很完美,不必再多費筆墨。
【原詩】
終南陰嶺秀①,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②,城中增暮寒③。
【注釋】
①終南:指終南山。陰嶺:指山的北坡。陰:山南水北為陽,反之則為陰。②霽色:指雨雪初晴時的陽光。③城:指長安城。
【譯詩】
終南山北坡的景色遠望秀麗異常,
山上的積雪好像飄浮在彩云之端。
林中的陽光因余雪顯得更加明亮,
傍晚的城里因雪融感到更加凄寒。
【賞析】
這首詩不僅寫了所見之景,更寫了感覺中之景。詩的前兩句緊扣詩題,寫秀麗的終南陰嶺上浮著白雪。這是描繪眼見之景,高聳的山嶺配以白雪、白云的映襯,顯得格外秀麗,而“浮”字極為傳神,給人一種山高、雪厚、輕盈的感覺。后兩句寫雪晴日出,陽光照射山林外表,讓人感到雪后的長安夜里會更冷,寫的是感覺之景。這里詩人從側面落墨,虛處生神。林表的霽色因余雪而增“明”,城中的暮寒因雪消而更烈,不見“余雪”二字而處處有“余雪”。
全詩構思別致,凝練而有余韻,被后人稱為詠雪的“最佳”之作。
上一篇:《盍西村小桃紅·雜詠(其三)》注釋、翻譯、賞析
下一篇:《秦觀鵲橋仙》注釋、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