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攤破浣溪沙
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zhèn)€悔多情。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
詞譯
君本天上多情種,不是人間富貴花。君是濁世翩翩佳公子,舍得下榮華富貴,卻拋不開糾纏錯結的萬千情絲。
亡妻的一顰一笑,一縷香魂,都讓你柔腸寸斷,落淚如雨,魂夢相依。手中的一杯淡酒,心頭的幾度思量,無人懂,無人知。
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再回首,春已去,花又落,用心良苦成蹉跎。
評析
這是一首深透纏綿的悼亡詞。
首句,“風絮飄殘已化萍”,這是楊花入水化為浮萍的傳說,所傳達的是“飄零無據(jù)”的意象,一個“已”字說明了這已是完成時,更是回天乏力了。“泥蓮剛倩藕絲縈”,泥蓮,即是泥中的蓮花,唐詩里有“泥蓮既沒移栽分,今日分離莫恨人”。顯然,詞人用泥蓮和藕絲,是為了表達相思縈懷、依依不舍的情緒。
“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這一句略微費解,從上句之楊花與浮萍、泥蓮和藕絲來看,這里“別拈香一瓣”似是說,分別之時兩人手里各自拈著一瓣花瓣,以待來生轉世之時,憑此花瓣的標識來重續(xù)姻緣。但是,更可靠的解釋是:此處之香,指的是燒香的香,這是與佛教背景有關的。在佛教里,燒香是一件要切之事,屬于禮敬佛門的所謂“十種供養(yǎng)”之一,具有潔凈身心、遠離污穢的意義。而香的種類,又有許多,諸如線香、末香、瓣香等,容若這里所說的“香一瓣”應該就是瓣香。瓣香乃香中極品,是把檀香木劈成小瓣做成的,惟其尊貴,所以后來遂被作為香的泛稱。
“珍重別拈香一瓣”,這個“拈”字也表明“香一瓣”應是瓣香而非花瓣,此是因為佛家有一專門稱謂——“拈香”。所謂拈香,并不能望文生義地理解為手里拈著一支香,而是“燒香”之義。佛門講拈香,意謂燒香。容若傷情傷世,心向佛門,焚香讀經(jīng),甚至自號為楞伽山人,許多詞作都帶著濃濃的出塵色彩,這一首悼亡,便摻雜了佛家語言。所以,“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這是明知今生已矣,但求來生,以心香一瓣為記,但愿前緣可續(xù)、并蒂重開。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zhèn)€悔多情”,這是容若的一個名句。情,是容若詞作中、生命里的一個永恒主題,他似乎永遠是為情而生、為情而傷的。這里表面似乎在說:情太多了便物極必反,如今也開始后悔當初的多情,但這果是容若的真心之語嗎?當然不是,僅是他的自我開解而已,因為后面馬上就是多情得無法自拔的句子:“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多情和無情,有時候乍看上去確實難以區(qū)別。惟其多情,恰似無情,這樣的感觸早在杜牧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了:“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人已無情,所以由蠟燭來替人垂淚。明知情深難壽,卻依然情無反顧。人和人畢竟不同,只有摯情的人,才能夠理解摯情的人。
上一篇:納蘭《攤破浣溪沙·林下荒苔道韞家》詩詞賞析
下一篇:納蘭《攤破浣溪沙·欲話心情夢已闌》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