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無題①(昨夜星辰)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②西畔桂堂②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③一點通。
隔座送鉤④春酒暖,分曹⑤射覆⑥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⑧去,走馬蘭臺⑨類轉蓬。
【注釋】
①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在不愿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無題”作詩的標題。
②畫樓、桂堂:都是比喻富貴人家的屋舍。
③靈犀:舊說犀牛有神異,角中有白紋如線,直通兩頭。
④送鉤:也稱藏鉤。古代臘日的一種游戲,分二曹以較勝負。把鉤互相傳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⑤分曹:分組。
⑥射覆:在覆器下放著東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實指,只是借喻宴會時的熱鬧。
⑦聽鼓,唐時五更二點則鼓自內發,諸街鼓承振,坊市門皆啟,鼓響天明,即須上班應差。
⑧應官:猶上班。
⑨蘭臺:即秘書省,掌管圖書秘籍。李商隱曾任秘書省正字。這句從字面看,是參加宴會后,隨即騎馬到蘭臺,類似蓬草之飛轉,實則也隱含自傷飄零意。
賞析
李商隱(約公元812年或公元813年?—約公元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詩人。原籍河內懷州(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榮陽(今河南鄭州)。
李商隱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十歲喪父,生活貧困。唐文宗開成三年(公元838年)進士及第。曾任弘農尉、佐幕府、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早期,李商隱因文才而深得牛黨要員令狐楚的賞識,后李黨的王茂元愛其才將女兒嫁給他,他因此而遭到牛黨的排斥。從此,李商隱便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求生存,輾轉于各藩鎮幕府當幕僚,郁郁不得志,晚年辟為鹽鐵推官,客死汞陽。李商隱的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
此詩當作于唐文宗開成四年(公元839年),詩人時在京城任秘書省校書郎,是一個掌管圖書秘籍的小官。一次參加富族家宴,席間與一貴家女子一見鐘情。但迫于公事,又不得不倉促離開。遺憾之余,寫下兩首無題詩。從此,無題詩便成為李商隱的首創。其內容或因不便明言、或難以用一個恰當的題目來表現,或是別有寄托。詩中詩人重溫了昨夜宴席上的情景,著重刻畫了人物的內心感受,表達了對鐘情女子深深的懷戀之情。
詩人首先描寫了宴會的時間和地點。昨晚在畫樓和桂堂之間的院子里,繁星滿天,春風習習,我們圍坐在宴席周圍。我雖沒有鳳凰一樣的翅膀飛到你身邊,可是卻也心有靈犀,能夠領悟你的情意。今日回想宴席之間藏鉤和射覆的游戲,那酒暖蠟紅的情景依然記憶猶新。可嘆我要聽鼓應官而去,騎馬赴蘭臺,猶如蓬草飄飛。相比于美好的愛情,這日常瑣碎的工作便顯得那么的無聊。詩人對心上人的情意猶如曹子建之于洛神,除了惆悵,剩下的只有遺憾和無奈罷了。對于此詩,歷來注家評點不一,但無論怎樣,詩中那膾炙人口的詩句,和詩人所創造的絕美的意境,都令人叫絕。詩人同作的第二首無題詩為七絕“聞道閶門萼綠華,昔年相望抵天涯。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花”。可與此詩參考欣賞。
上一篇:古詩《朱熹·觀書有感·其二》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李白·上李邕》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