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汴河①曲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
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
【注釋】
①汴河:指隋煬帝開鑿的通濟渠。
賞析
李益(公元746年—公元829年),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后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公元769年)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公元783年)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北游河朔。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任幽州節度使劉濟從事。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南游揚州等地,寫了一些描繪江南風光的佳作。
其詩風豪放明快,尤以邊塞詩為有名。他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
這是一首懷古詩歌。詩人因汴河起興,想到當年隋煬帝窮奢極欲、耗盡民膏,為了游覽江都,不惜動用百余萬勞工鑿通濟渠,沿岸堤上種植柳樹(世稱隋堤),還在汴水之濱建造了豪華的行宮,以致最終自取滅亡。詩人走上隋堤,風吹楊花,楊隋無蹤,一片衰敗景象。
吊古傷今,前車之鑒,但唐室似乎并沒有從亡隋歷史中汲取教訓。不禁令人陷入深沉的感傷之中,歷史的滄桑分明隱現著衰頹時世的影子。
上一篇:古詩《李白·獨坐敬亭山》詩詞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詩詞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