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丈高臺聳起十丈矚望
——沈佺期《銅雀臺》
銅雀臺
沈佺期
昔年分鼎地,今日望陵臺。
一旦雄圖盡,千秋遺令開。
綺羅君不見,歌舞妾空來。
恩共漳河水,東流無重回。
把銅雀臺的殘?zhí)諗嗤咂唇悠饋恚覀冏呓?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caoca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曹操。
這是一座頗具象征意義的臺。公元210年,銅雀臺以其直逼霄漢的氣勢和鱗次櫛比的宮闕化入建安風(fēng)骨,“飛閣掘其特起,層樓儼以承天。”曹丕在俊麗的詩行中表達著對此臺的贊美,飛揚著自己的才情;而這座嵯峨的建筑似乎并不能簡單地劃歸成一處宴樂之所,豪邁的鑼鼓緊緊應(yīng)和樓頂舒翼若飛的銅雀,曹操執(zhí)一柄長槊,將霸業(yè)雄圖刻進銅雀臺的磚石,鏗鏘有聲。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早在曹操少年時期,一個名叫橋玄的太尉就對他寄予厚望;而生活在“天下大亂,群雄并起”的東漢末年,曹操也深深感到亂世也是用武之世,是他施展才能成就霸業(yè)的極好時機。因此,曹操在他戎馬倥傯的一生中,始終以其敏銳的目光審視著時局,時刻都不忘蕩平天下的宏遠(yuǎn)志向。他御軍三十余年,攻城拔邑,履危蹈艱,先后滅掉呂布、袁術(shù)、韓遂等軍閥割據(jù)勢力。官渡一戰(zhàn),又出奇兵以少勝多,將“虎視四州,強盛莫敵”的袁紹掃滅殆盡,不僅在政治上完成了統(tǒng)一北方的偉業(yè),在軍事上也是戰(zhàn)績煌煌。
銅雀臺始建于赤壁大戰(zhàn)后第二個年頭。赤壁一場大火,將一幅東漢版圖燒裂為三,曹操南下的軍隊在赤壁慘敗,不得已又回到許都。但這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丞相并未被熊熊大火燒掉銳氣,他不滿足雄踞北方,他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與魏成鼎足之勢的蜀漢和東吳。銅雀臺凌云干霄,成為曹操一統(tǒng)天下宏偉志向的物化呈示。在這座臺上,曾經(jīng)為袁紹寫檄文辱罵曹操祖宗三代的著名文人陳琳被待為上賓;在這座臺上,那些從東吳、蜀漢歸附曹營的降將被委以重任;還是在這座臺上,曹操下達了《置屯田令》,指出“定國之術(shù),在于強兵足食……”曹操從崔嵬的銅雀臺上俯瞰天下,目光深邃而幽遠(yuǎn)。
曹操最終沒能完成他克定天下的抱負(fù),他死在六十六歲上。史載,曹操將死之日,曾遺命諸子日:“吾死之后,葬于鄴之西崗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珠寶,余香可分諸夫人,不命祭,吾妾與伎人皆著銅雀臺,臺上施六尺床,下穗帳,朝哺上酒脯粻構(gòu)之屬,每月朝十五輒向帳前作伎,汝等彼時登臺望吾西陵墓田。”(張正見:《銅雀臺序》,見《樂府詩集》卷三十一)他的陵上沒有建寢殿,也沒有陵邑神道,他把他的矚望都留在了銅雀臺。亂世的烽煙彌漫在樸拙簡陋的陵墓上空,曹操將自己幻化成一只銅雀,聆聽臺上的笙瑟簫管,這是一種特別的祭奠,也是一種永恒的祭奠。
上一篇:李商隱《南朝》詩詞大意賞析
下一篇:周曇《王莽》詩詞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