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題解
杜牧生活于晚唐時期,當時唐王朝內憂外患,民不聊生。杜牧對此十分不滿。在此背景下,詩人來到秦淮河畔,看到了淡煙寒水、夜幕朦朧的凄迷景象,聽到了商女靡廢的亡國之音,極為憤慨。“猶唱后庭花”表面上是批評商女,實則把斗爭矛頭指向醉生夢死的統治者,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句解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迷蒙的煙霧、銀色的月光籠罩著寒江、小舟白沙,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臨近酒家在的地方。“泊”,停泊。“秦淮”,河名,發源于江蘇溧水東北,經南京流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歌女不知道亡國的遺恨,依然在對岸吟唱《玉樹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在酒樓與船坊中以賣唱為生的女子。“后庭花”,《玉樹后庭花》的簡稱,為南朝陳后主所作,后世多稱為“亡國之音”。
評解
這是一首即景感懷詩,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華一時。目睹如今的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卻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轍,無限感傷。首句寫景,先竭力渲染水邊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敘事,點明夜泊地點。三、四句感懷,借陳后主之詩,鞭笞權貴的荒淫,深刻犀利。這兩句表達了較為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而這正是衰敗的晚唐現實生活中兩個不同側面的寫照。
杜牧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字牧之,號稱杜紫薇,晚唐時期杰出的詩人、散文家。大和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
上一篇:李商隱《安定城樓》政治抒情詩
下一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歷史興亡感喟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