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塘避暑》
盡室林塘滌暑煩, 曠然如不在塵寰。
誰人敢議清風價? 無樂能過百日閑。
水鳥得魚長自足, 嶺云含雨只空還。
酒闌何物醒魂夢? 萬柄蓮香一枕山。
這首詩大約作于韓琦晚年因反對王安石變法,罷相守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首句擒題,交代了時間(夏天)、地點(盡室林塘),次句渲染極為幽靜的自然環境(如不在塵寰),并以“曠然”一詞挑明題旨,抒發其超塵拔俗的思想感情和“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皇朝類宛》)的正直清廉的高尚情操,表現了他的寬闊胸懷。
第二句用“如不在塵寰”比喻曠然之情,空靈飄逸。但作者猶嫌不足,在頷聯中再進一步為“曠然”作注。在炎夏酷暑中,一般俗士,每喜以管弦消遣。但作者不借外物,只以沐浴清風自娛,悠然自得,擺脫了塵寰的炎熱和煩惱。“清風”何以有如許魅力?且看稍后的蘇軾《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聞之而得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即可明了。倘悟此意,即能煩惱冰消。“清風”一詞語意雙關,又表明正直無私,兩袖清風。這里用“誰人敢議”的反詰句法,加強語氣,著一“敢”字,尤為雄健峭拔,與下句“能”字對照,一個突兀而起,一個平平淡淡,起伏跌宕,足見詩人的功力。
頸聯虛實并用,熔寫景、抒情、說理于一爐。“水鳥得魚”、“嶺云含雨”,一近一遠,一俯一仰,這是實寫。“長自足”、“只空還”抒發作者感情,這是虛寫。但細細品味,知其不唯寫景抒情,還是以象征手法闡發人生哲理,所寫之景不必是眼前實景。全聯意謂要像水鳥那樣“知足保和”,嶺云那樣來去無心。亦即莊子所謂“至人無己,圣人無功,神人無名”的“無為”思想。不去追求功名利祿,外在的事物都是有限的;追求內在的精神品格,才是他要表現的主要思想,也是他能曠然自得的根源所在。據《宋史》本傳,他屢次主動辭位,確能“長自足”。但從他“凡事有不便,未嘗不言”,“前后七十余疏”看,他也不薄事功。不過,“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本是儒家傳統思想。韓琦如此,并不矛盾。
尾聯是講修養之法。韓琦不需要逃入酒鄉以求忘憂,他酒醒之后,自有清心澄慮之物,即“萬柄蓮香一枕山”。這句襯托出他胸襟的清高脫俗。
這首詩含蓄蘊藉,境界高遠,有雍容閑適之致。
上一篇:歐陽修《邊戶》鑒賞
下一篇:王安石《泊船瓜洲》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