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春宵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時詩壇成就卓越的大家。既反對王安石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十分坎坷。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因譏諷朝政被貶任杭州通判,歷徙密州、徐州、湖州、黃州、汝州、登州、潁州、揚州、定州、惠州等。哲宗嗣位,召至京師,任中樞舍人。又與司馬光面爭新法“不可盡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哲宗親政啟用新黨,又被一貶再貶,直至貶到海南。宋徽宗大赦天下,北返時在常州逝世,享年66歲。高宗朝,賜太師,謚文忠。思想出入儒道,雜染佛禪,既能關注朝政民生,保持獨立的見解,又能隨緣自適,達觀處世。宏博通達的學識才華和飽經憂患的人生體驗也促成了蘇軾詩歌體裁多樣,內容廣博,立意新奇,呈現出“吞五湖三江”的氣象。今存詩二千七百多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注釋】1.春宵:春夜。2.一刻:古時一晝夜分為一百刻。一刻,比喻時間短暫。3.陰,陰影。4.管:笙、簫一類的管樂器。
【串譯】春天的夜晚,即使是極短的時間也十分珍貴,花朵散發出醉人的清香,在月光下搖曳著朦朧的倩影。樓臺處傳來清脆悅耳的歌聲與簫聲,望著院中空蕩蕩的秋千架,我沉醉于深夜良宵的美景之中。
【賞讀提示】“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寫的是春夜美景、光陰的珍貴。春天的夜晚是那樣寶貴,因為花兒散發著醉人的清香,月亮也有朦朧的陰影之美。這兩句詩不僅寫出了夜景的清麗幽美,景色宜人,更是在告訴人們光陰的寶貴。誦讀語氣中要帶有“告誡”的意味。“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寫的是官宦貴族階層的人們在抓緊一切時間戲耍、玩樂、享受的情景。作者描繪那些在春夜輕吹低唱的人們正沉醉在良宵美景之中,對于他們來說這樣的良夜春景更顯得珍貴。
誦讀時應在冷靜自然的描寫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對醉生夢死、貪圖享樂、不惜光陰的人的深深譴責,帶有諷刺意味。
【推薦名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上一篇:《蘇軾·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蘇軾·水調歌頭》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