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憤二首(其一)
白發蕭蕭臥澤中①,
只憑天地鑒孤忠②。
厄窮蘇武餐氈久③,
憂憤張巡嚼齒空④。
細雨春蕪上林苑⑤,
頹垣夜月洛陽宮。
壯心未與年俱老,
死去猶能作鬼雄⑥。
注釋
①“澤中”,指詩人居住之地鏡湖。
②“鑒”,照、鑒察的意思。
③“蘇武餐氈”,用的是蘇武牧羊的典故,出自《漢書·李廣蘇建傳》,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長達19年,歷盡困厄,但他一直堅持民族氣節,忠于漢朝。
④“張巡嚼齒”,安史之亂中,張巡死守睢陽數月,被俘后嚼齒吞舌,不屈而死。其事跡見韓愈的《張中丞傳后敘》。
⑤“上林苑”,漢時的舊苑。
⑥“鬼雄”,出自屈原《九歌·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李清照也有“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詩句。
賞析
陸游的“書憤”詩有多首,《書憤二首》(其一)是慶元三年(1197)他73歲時在山陰所作,此詩雄渾豪健、峻峭沉郁,是陸游詩中常見的格調。他在詩中自比為蘇武、張巡,但現實使他為國戍邊驅敵的理想破滅, 自己的滿懷壯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只能借詩歌傾吐滿腔郁勃深沉的積憤。
73歲的詩人年邁體衰, 困居山陰,遠離朝廷,衷腸亦無處可訴,只好讓天地來鑒察自己的一片孤忠。緊接著,詩人用歷史上的人物來自喻,蘇武厄于匈奴19年,歷盡困厄,餐氈吞雪,但對漢朝廷仍赤膽忠心。安史之亂中,張巡死守睢陽數月,被俘后罵敵不止,最后嚼齒吞舌,不屈而死。我的耿耿孤忠, 與他們二人相比并不遜色,有天地可鑒。上林苑,漢陽舊苑,它和“洛陽宮”,在這里都是用來代指皇宮所在之地。前二聯情緒激昂,這一聯則轉為細膩,抒發了詩人對朝廷、對國事的掛念。最后一聯直抒胸臆:雖年老體邁,但壯志猶存, 即使身死,也要成為鬼中的英雄!語氣激昂,情緒悲壯,表現了“亙古男兒一放翁”(梁啟超《讀陸放翁集》詩語)的英雄本色。
上一篇:陸游《書憤》中心思想與簡要賞析
下一篇:陸游《關山月①》中心思想與簡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