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睽卦第三十八·《彖》曰: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說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
【譯文】《彖傳》說:乖背睽違,譬如火焰燃動炎上,澤水流動潤下;又如兩個女子同居一室,志向不同而行爲乖背。此時應當和悅附麗于光明,用柔順之道求進纔能向上直行,還要處事適中而應合于陽剛者,這就是小心處事可獲吉祥的道理。天地上下乖睽但化育萬物的事理卻相同,男女陰陽乖睽但交感求合的心志卻相通,天下萬物儘管乖背睽違但稟受天地陰陽氣質的情狀卻相類似:“乖睽”之時有待施用的範圍是多麼廣大啊!
【注釋】①火動而上,澤動而下——火,指上離;澤,指下兌。此謂上下象含“乖睽”之義。《集解》引虞翻曰:“離火炎上,澤水潤下也。”②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二女,指下兌爲少女,上離爲中女。此謂上下象猶“二女”共處,長成必各有不同的歸適之志。文意是配合前兩句并釋卦名“睽”。《正義》:“中、少二女共居一家,理應同志; 各自出適,志不同行,所以爲異也。”案,《折中》分析“二女”之象曰:“二女同居之卦多矣,獨于《睽》、《革》言之者,以其皆非長女也。凡家有長嫡,則有所統(tǒng)率而分定;其不同行不相得而至于乖異變易者,無長嫡而分不定之故爾。”此說可參攷。③說而麗乎明——說,即“悅”,指下兌爲“悅”;麗乎明,指上離爲明,爲“附麗”。此謂上下象含有以和悅附麗于光明之義。《程傳》:“兌,說也;離,麗也,又爲明,故爲説順而附麗于明。” ④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柔、中,指六五柔順中正;剛,指九二。此謂五以柔中下應二剛。文意承前句,言當以和悅、柔順之道小心處“睽”,以釋卦辭“小事吉”之旨。《程傳》:“六五以柔居尊位,有說順麗明之善,又得中道而應剛。”《古周易訂詁》:“下卦兌説,上卦柔中,皆以小心行柔道者,彖之所謂 ‘小事吉’者此耳。” ⑤睽之時用大矣哉——此句承前三句所舉天地、男女、萬物之例,說明事物雖“睽”卻有可同之理,沿順其理以求必能“合睽”,故歎美當“睽”之時可以廣施合睽之用。《程傳》:“天高地下,其體睽也,然陽降陰升,相合而成化育之事則同也;男女異質,睽也,而相求之志則通也;生物萬殊,睽也,而得天地之和,稟陰陽之氣,則相類也。物雖異而理本同,故天下之大,羣生之衆(zhòng),睽散萬殊,而圣人爲能同之,處睽之時,合睽之用,其事至大,故云‘大矣哉’。”
上一篇:周易·豫卦第十六《《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圣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下一篇:周易·夬卦第四十三《《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