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豫卦第十六·《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譯文】《彖傳》說:歡樂,譬如陽剛者與陰柔相應而心志暢行,又能順沿物性而動,就能導致歡樂。歡樂,既然是順沿物性而動,那麼,連天地的運行都象這樣,何況建立諸侯、出師征戰這些事呢?天地順沿物性而動,所以日月周轉不致過失,四季更替不出差錯;圣人順沿民情而動,于是運用刑罰清明、百姓紛紛服從。“歡樂”之時包涵的意義多麼弘大啊!
【注釋】①剛應而志行——指卦中九四陽剛,與羣陰相應而志行。《集解》引侯果曰: “四爲卦主,五陰應之,剛志大行,故曰‘剛應而志行’。” ②順以動——順,指下坤; 動,指上震。此謂上下卦象含“順動”致“豫”之義。本句合前句并釋卦名“豫”。《集解》引崔憬曰:“坤下震上,順以動也。” ③天地如之——此句以下,廣舉 “天地之動”、“圣人之動”爲例,說明萬事萬物均須“順而動”才能成“豫”,進一步闡釋卦名“豫”及卦辭“利建侯行師”之義。《集解》引虞翻曰:“如之者,謂天地亦動以成四時。” ④忒——音特te,《集解》引虞翻曰:“差迭也”,猶言“差錯”。⑤豫之時義大矣哉——這是《彖傳》作者對本卦含義深廣的歎美之辭。《正義》:“歎美爲‘豫’之善,言于逸豫之時,其義大矣,此歎卦也。”案,《彖傳》凡歎“大矣哉”者,共有十二卦。《正義》又曰:“凡言不盡意者,不可煩文其說,且歎之以示情,使后生思其余蘊,得意而忘言也。然歎卦有三體:一直歎‘時’,如‘大過之時大矣哉’之例是也;二歎‘時’并‘用’,如‘險之時用大矣哉’之例是也;三歎‘時’并‘義’,‘豫之時義大矣哉’之例是也。”《周易玩辭》亦曰“《豫》、《隨》、《遯》、《姤》、《旅》,皆若淺事而有深意,故曰‘時義大矣哉’,欲人之思之也;《坎》、《睽》、《蹇》,皆非美事,而圣人有時而用之,故曰‘時用大矣哉’,欲人之別之者;《頤》、《大過》、《解》、《革》,皆大事大變也,故曰‘時大矣哉’,欲人之謹之也。”上說分析《彖傳》歎美卦義的特點,并可參攷。
【說明】 《豫》卦《彖傳》先言卦“體”爲 “剛應而志行”;然后反覆強調卦“德”爲“順而動”,揭示“順動”才能致“豫”的道理。《折中》曰:“《彖傳》中凡稱卦德,皆先內而后外,而其文義又各不同。其曰‘而’者,兩字并重,如《訟》之‘險而健’,既‘險’又‘健’也;《小畜》之‘健而巽’,既‘健’又‘巽’也;《大有》‘剛健而文明’既‘剛健’而又‘文明’也。其曰‘以’者,則重在上一字,如《同人》‘文明以健’,重在‘文明’字;此卦‘順以動’,重在‘順’字。其或以下一字爲重者,則又變其文法,如《復》卦‘動而以順行’之類。”此說分析《彖傳》運用虛詞“而”、“以”的三種不同情況,似頗可取。
上一篇:周易譯注·乾卦第一《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下一篇:周易·睽卦第三十八《《彖》曰: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說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