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第八
坤下坎上
“比”是親密比輔的意思。比卦由坤、坎兩卦組成。
從卦象來看,坤為地,居下卦;坎為水,處上卦;流水行于地上,與地親密無間,有“比”之象。
從爻象來看,比卦由五個柔爻與一個剛爻組成。九五以剛爻居尊位,是眾陰爻親密比輔的對象;且九五剛爻雖居尊位,也能親近在下的柔爻,所以為“比”。九五為比卦的主爻,其他各爻以親比九五得吉。
夫兇。
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后
與人相親密比輔,是得吉的途徑。“原”是再次。“筮”為通過占卜以解決疑惑。《易經》六十四卦中,只有蒙、比兩卦提到“筮”字,蒙卦重視初次占筮的誠心,而比卦則強調再次占筮的審慎。因為蒙卦的占筮是有所求于人,是否接受由他人決定,如果求問再三,就是心意不專;比卦的占筮是與人相親比,是否接受由自己決定,如果只占筮一次,則是不夠審慎。九五以剛爻居陽位,得上卦中位,是以陽剛中正的德性與眾陰爻親比,必須再次占筮以審查自己。
如果九五具有“元”、“永”、“貞”之德,即良善、恒常、正固的德性,就可以接受眾陰的親比而“無咎”。“寧”是安寧。“方”指分封于各方的諸侯。“不寧方來”意謂凡是不能安寧的各方諸侯都前來親比相輔。處比卦之時,獨立自恃、不盡速求親比而姍姍遲來的人,將得兇。
例解 孔子弟子司馬牛曾經因為自己沒有兄弟而憂慮,子夏安慰他說:“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這是說明君子具有貞正良善的美德,因此天下都樂于與他親近,如同兄弟一般。比卦卦辭“元永貞”告訴我們,只有努力修養品德,與別人的親比才能光明磊落,而不致淪為結黨營私。
初六 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
“孚”為中心誠信。“盈”是盈滿。“缶”(fǒu)是樸素的瓦器。“有它吉”意謂不是刻意期待必定要獲得,而結果卻得到的吉。初六處于比卦的初始,必須持守誠信,才能免除過咎。初六柔爻居全卦的最下方,地位卑微,離九五剛爻最遠。初六想親比九五,應當內心充滿誠信,猶如瓦缶中盈滿物品,而瓦缶的外部又不加文飾。比喻一位有德的君子,不靠外表取悅他人,而以誠心與人親比。如此一來,九五雖然距離初六很遠,終究能來與初六親比。初六雖非刻意期待親比,卻自然而然獲得親比而得吉。
例解 漢朝為了拔擢人才進入朝廷服務,有征辟與察舉的制度,地方得向中央推薦賢良方正或孝順廉潔的有德君子。平民百姓盡管出身寒微,但只要努力充實自己的德行或學識,終究能得到賞識而晉身仕途,這就是“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的道理。
六二 比之自內。貞吉。
六二以柔爻居陰位,得下卦中位,上與陽剛中正的九五相應。換句話說,六二是以柔順中正之道,自內而與具陽剛中正之道的九五相親比。“自內”意謂由己而發。與人親比能固守正道,則得吉。
例解 宋代名相范仲淹(989—1052)以天下為己任,為宋仁宗所賞識。仁宗先指派他鎮守西北,防御西夏,后又采納他的改革意見,澄清吏治,富國強兵。改革雖然因為朝中小人作梗而中輟,但是范仲淹能“比之自內”,以柔順中正之道,誠心輔佐君王,為國獎掖人才,仍然受到大家一致的嘉許。
六三 比之匪人。
六三以柔爻居陽位,處下卦上方,失正不中;而它所承的六四、所乘的六二及所應的上六皆為陰爻,象征六三所親比的對象皆非適當的人選。在比卦中,初六親比九五為“有它吉”,六二以中正之道親比九五,六四以正德親比九五,而六三卻缺乏這三者所具備的德性和親比關系;且與之相應的上六違背比道,是“比之無首”,所以六三是“比之匪人”,不能和恰當的對象親比,因而必有悔吝。
例解 孔子曾經提到“益者三友”和“損者三友”的差別:“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提醒我們,在交朋友、與人親比的時候,須注意他們是否有良好的品德。如果能與正直、講信義或博學多聞的人交朋友,可以勸勉自己修德進業;相反地,如果“比之匪人”,朋友盡是些巧言令色、心懷不軌的人,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己的行為將受到不良的影響。
六四 外比之。貞吉。
九五以剛爻居陽位,得上卦中位,即陽剛中正;以德性來說,是有賢德的君子;以地位來說,則是至尊的君王。六四以柔爻居陰位,當位得正,與初六不相應,而外與九五親比,表示它能親近賢人而順從君上,符合比的正道,所以說“貞吉”。
例解 日本幕府末期,各地藩鎮割據,國家形同分裂。明治天皇(1852—1912)推動維新,四雄藩(長州、薩摩、土佐、肥前)藩主聯名提議“奉還版籍”,即歸還版圖與領地內的人民戶籍于天皇。諸藩相繼效仿,于是全國的土地與人民很快地脫離了封建諸侯的統治,改為隸屬大一統的中央政府。日本各地諸侯能“外比之”,親近依附明治天皇,不但和平地促成了國家的統一,更奠定了日本現代化的基礎。
九五 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顯”是顯明、表明。“顯比”是表明親比之道。“三驅”指古代天子狩獵時,只圍住左、右、后三面,而留下前方一條活路,只捕捉順向自投羅網,而舍棄逆向逃走的野獸,如此舍逆取順,不趕盡殺絕,表示天子仁民愛物的美德。舍逆是指“前禽”上六既然離開九五,就不再去追;取順指初、二、三、四等四個柔爻主動親近九五,則無須拒絕。爻辭借田獵之事,說明君王親比天下的道理在于“前禽”逃失而不追捕,“邑人”安居而不戒備。“邑人”指自己領地內的百姓。遠去之人無法體會君王親比的心意,正是親比至極的表現;親近依附君王的臣民察覺不到君王的尊貴的地位,正是君王尊貴至極的表現。因為只有真正愿意與民親比的君王,才會放任不愿親比的臣民離開而不追究;也才會接近臣民而不設防。君王能以此道而親比天下,理當得吉。
例解 老子曾說:“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思是說,在最好的世代中,人民根本不感到君王的存在;其次則人民親近他而贊美他;再其次則人民畏懼他,甚至輕侮他。老子理想中的君王具有誠樸信實的美德,使得人民能自由自在地生活,不會感受到統治者的壓力和迫害。這正可以用來說明親比之道,即“顯比”,也是“失前禽,邑人不誡,吉”的最佳寫照。
上六 比之無首。兇。
“首”是終點。上六柔爻居于比卦終點,位于上卦坎體的極上,與九五剛爻逆比,孤單地處于眾爻之外,險陷至極,正是卦辭所謂的“后夫兇”。上六處于親比之時,開始即不依正道親比,當然不會有善終,也必定得兇。
例解 中國政府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增長、優生優育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如果教育不當,可能使獨生子或獨生女成為家中的“小太陽”。這些獨生子女可能缺乏與兄弟姊妹相處的經驗,受到父母的溺愛,以致個性孤僻、驕縱任性,不善與人協同。“比之無首”不但使這些孩子性格上有缺憾,個別人還會給社會帶來一定的麻煩。
上一篇:白話《易經·坤下兌上》原文釋義
下一篇:白話《易經·坤下坤上》原文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