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離原上草·陰山之旅·五當召·塞外名寺
五當召,坐落在包頭市東北海拔2000多米的吉忽倫圖山南麓,群山環抱,峰巒峻峭。因廟宇附近有柳樹繁茂的五當溝而得名。五當召是蒙語,意為“柳樹廟”。據廟檔記載和僧徒歷代口傳,最初為鄂爾多斯左翼前旗(今伊克昭盟準格爾旗)王公所建,歷史上一直香火旺盛。清乾隆年間,曾大規模擴建并御賜漢名“廣覺寺”,成為內蒙古西部影響最大的寺廟,并與西藏布達拉宮、青海的塔爾寺并稱為中國喇嘛教三大名寺。
五當召藏名“巴達格勒”,意為“白蓮花”。相傳土默特牧民阿拉坦曲力木從西藏學佛歸來,立誓要在陰山建一座大寺廟。可是勘察多處未找到滿意地址。一天,找尋途中,突然一只雄鷹飛來,啄走了他的帽子,飛往陰山北面。他策馬緊追,來到一個山谷,那里柳樹茂盛,他的帽子就掛在一棵樹上。他摘下帽子后,忽感饑餓,就用石頭支鍋熬奶茶,不慎把鍋碰翻,奶茶灑在地上,霎時變作潔白的蓮花。他認為這是佛在啟示,決定在此建廟。此外,還傳說鄂爾多斯部的準噶爾臺吉等在陰山打獵,追趕獵物時人困馬乏,饑渴難忍,于是向山谷里一個喇嘛打聽哪里有山泉。正熬奶茶的喇嘛說:“你們就喝我煮的茶吧!”臺吉認為鍋小不夠喝。喇嘛不回答,只給他們盛茶泡炒米。臺吉一行人吃飽喝足,小鍋里的茶和布袋里的米卻不見少,為表示謝意,他資助這個喇嘛建起了“五當召”。
五當召以西藏扎什倫布寺為藍本,依山勢而建。內蒙古的寺廟大多是藏漢結合式,唯獨五當召為純藏式。它沒有山門、圍墻、正殿、廂房,總體布局中也沒有中軸線。主體建筑六宮、三府、一陵都位于主峰前小山的南坡,各成一體;九十四棟共兩千余間的喇嘛住宿土樓和倉房等附屬建筑則散建于兩側的山麓及谷中平地。房屋殿宇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綿延近2公里,占地3萬多平方米。因財力所限,為逐年興建,遂形成了不規則的布局,但并不顯支離凌亂。每座殿宇的屋檐都有一條高1米的土紅色邊麻裝飾,上綴鍍金的銅鏡等飾物。頂部正中裝有鎏金的銅法輪,法輪兩側有鎏金銅鹿對臥,象征釋迦牟尼首次在鹿野苑說法;有的正中裝有鎏金蓮花銅塔,兩旁各為一力士銅像,一手叉腰,一手護著蓮花塔上的鎖鏈。殿宇屋頂四周聳立著巨大的銅寶幡和三股戟,寶幡高約2米,上鑄降魔杵、寶瓶、傘蓋、寶劍等八寶圖案。眾多的銅飾造型獨特,制作精美。
上一篇:離離原上草·陰山之旅·美岱召·城堡·寺廟·邸宅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鄱陽湖之旅·大小孤山·大孤小孤江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