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滇黔韻·滇南之旅·德宏州·景頗族“目腦縱歌”
聚居于德宏州的景頗族,每逢如慶祝五谷豐收、迎接遠客貴賓、紀念重要節日、兒女娶嫁大禮等場合,都要舉行不同規模的“目腦縱歌”。“目腦”為景頗支語,“縱歌”為載瓦支語。“目腦縱歌”,為大伙跳舞或集體歌舞之意。盛大的“目腦縱歌”一般安排在農歷正月十五以后的幾天,擇雙日開始或結束,忌擇單日。
節日將臨,固定的目腦廣場中央豎起高高的目腦柱,柱高約20米,柱上繪有孔雀等,以示領舞的“腦雙”。在柱的兩側各立一塊木板,一塊畫有相傳為景頗族發源地的喜馬拉雅山脈,一塊畫有農作物和家畜家禽。兩旁又搭兩個高臺,象征登高可望喜馬拉雅山,懷念祖先,又可放眼遠處,展望未來。開節那天,太陽剛出,目腦典禮開始,笙管、大鼓、铓鑼一起奏響。一列景頗婦女頭頂裝有雞蛋、糯米和米酒等禮物的竹籃,在禮炮和歡呼聲中從籬笆右門魚貫而進。各地景頗同胞交換禮品,互相敬酒,互相祝福。在歡樂聲中大家圍成舞圈,踏著鼓點,吹響樂器“桑比”,跳起目腦舞。兩位頭戴孔雀羽帽、手揮景頗長刀的老人領舞,眾人跟隨在后,邊歌邊舞,還不時夾以“哦啦,哦啦”的歡呼聲。參加者可達數百以至二三千人,從早到晚,從夜到晨,一連要跳兩個通宵。
“目腦縱歌”的產生有一個傳說。在遙遠的年代,景頗族有個創世英雄叫寧貫娃,他的父母臨終前囑咐他說:“我倆去世后,你要舉行目腦送魂儀式,這樣,我們就能變成大地,你就能變成人,繁衍人類。”為此,寧貫娃想去太陽國學舞。在這以前,太陽神曾邀請地上萬物到天上參加目腦縱歌,鳥雀們在那里學會了目腦舞,回來后推舉孔雀和“斯曼映”當“腦雙”,在一株黃果樹下舉行了目腦會。不久,黃果樹多了,鳥雀也昌盛了。寧貫娃看到鳥雀目腦的情景,又看到太陽神傳授的目腦能使人間興旺,生活美滿,便即刻把它學會。他在喜馬拉雅山腳劃定舞場,在栗木柱上畫出舞姿套路,仿效孔雀領舞,舉行了第一次“目腦縱歌”,從此人間便有了這種盛會。還傳說,遠古時代,景頗族英雄雷盼在太陽神佑助下消滅了吃人的魔王,人們欣喜若狂,歌舞歡慶。后人為了紀念這一勝利,年年都要舉行歌舞慶典,就是“目腦縱歌”。
傳統的景頗族“目腦縱歌”,寓意為禳除災邪,迎取吉祥。如今的目腦縱歌,已在新的時代里擴充了新的內容。
上一篇:悠悠吳越曲·杭州之旅·天目山·昭明太子讀書處
下一篇:離離原上草·呼和浩特之旅·烏素圖召·有水之地的寺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