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須知
中國古代軍事謀略著作。作者不詳,據今人考證成書于北宋仁宗或神宗之世。此書分門別類輯錄歷代兵法言論、用兵事跡,特別重視輯錄宋代的戰爭實例。全書共2卷(明嘉靖35年賈應春刻單行本不分卷),15篇,274條,具體篇目是:上卷:誡將第一,凡二十一條;選士第二,凡十五條;禁令第三,凡五十九條;選馬第四,凡十五條;講武第五,凡四條;明時第六,凡十二條;下卷:渡險第七,凡二十六條;安營第八,凡十八條;料敵第九,凡十七條;布戰第十,凡十九條;守城第十一,凡十二條,攻城第十二,凡十二條;間諜第十三,凡二條;入伐第十四,凡二十一條;受降第十五,凡十一條。每篇之前有引言,概述本篇中心,闡述作者的觀點,篇后附有總結性的結束語,進一步點明本篇主題,闡明作者的思想。各篇的主要內容是:誡將第一:主要講將帥應戒除各種弊病,具有良好的品德修養;選士第二:講選士的意義、原則及使用各種人才的策略;禁令第三:主要講行軍作戰中的各種紀律禁令和對違令者的處置辦法;選馬第四:主要講軍馬的挑選和養護方法;講武第五:主要講如何訓練和訓練的意義;明時第六:闡明作戰要順應天時、地利、人和;渡險第七:講述如何在行軍作戰時涉險渡隘;安營第八:講述如何安營及應注意的事項。料敵第九:講偵察判斷敵情的策略;布戰第十:講如何在各種條件下布陣作戰及其利害得失;守城第十一:講守城之法;攻城第十二:講破城之術;間諜第十三:主要強調要慎用間諜;入伐第十四:講進入敵境作戰的原則和策略;受降第十五:講受降時應具有的策略。該書軍事謀略思想十分豐富,作者認為,身為將帥要“寬仁容眾,厚德待士,推賢薦能,深謀遠慮,聞斗不憂,見斗不懼,明天時、知地利、和顏色、察人情、喜怒不形、讒佞不聽、納其有德,施賞功不報私仇”。作者在戰略上主張應靈活運用各種戰略戰術,要“見利則進戰,知難則退守”、“能使士卒不勞而獲其利”。此書在總結同西夏作戰的經驗教訓基礎上,提出了以奇治奇的作戰謀略。作者十分重視軍事訓練,認為“兵不教不可以出戰”。在用人方面,強調要人盡其才,認為“良匠無棄材,良將無遺士”,“有一德而可用矣”。此書在明代較受重視,明呂坤在《安民實務》中規定其屬下將官人人要精曉此書。
上一篇:蔡鍔
下一篇:袁世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