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無妄卦第二十五·《象》曰:無妄之行,窮之災也。
【譯文】《象傳》説:上九“雖不妄爲,但若有所行”,將由于時窮難通而要遭災殃。
【説明】上爻處物極必反之位,天下“無妄”將轉爲“有妄”;當此之時,獨以一己“無妄”行于天下“有妄”,必窮蹇不可通。因此上九“行有眚,無攸利”,實屬“時”不利所致。朱熹曰:“上九非有妄也,但以其窮極而不可行耳。”(《本義》)
【總論】《無妄》卦大義,主于處事“不妄爲”。卦辭從正反面揭示其旨:先稱萬物“無妄”之時必然至爲亨通,利于守正;再戒違背正道者此時將遭禍患,動輒失利。六爻情狀,皆呈“不妄爲”之象,但吉兇利咎卻各不相同:初九起步不妄,往無不吉;六二不貪不妄,安順獲利;六三無所妄爲,卻飛來橫災;九四以剛守謙,不妄則無害;九五無妄得疾,不治自愈;上九不妄自守,欲行卻有禍。 人們要問:既然六爻未嘗有一爻 “妄爲”,爲何利弊如此懸殊呢? 胡炳文曰: “善學《易》者在識‘時’。初曰‘吉’,二曰‘利’,時也;三曰‘災’,五曰‘疾’,上曰‘眚’,非有妄以致之也,亦時也。初與二皆可往,時當動而動;四‘可貞’,五‘勿藥’,上‘行有眚’,時當靜而靜。”(《周易本義通釋》)可見,本卦認爲:若欲長保“無妄”,避害就利,凡事動靜行止,不能不審時度勢。當然,“識時”必須建立在“守正”的基礎上; 一旦 “失正”,則無利可言:此卦辭所明“匪正有眚”之義。朱熹指出:“《無妄》一卦,雖云禍福之來也無常,然自家所守者,不可不利于‘正’。”(《朱子語類》)至于“正”的概念,就古代倫理思想的範疇領會,莫過于遵循“禮”教。孔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實與《無妄》卦旨頗可相通。
上一篇:周易·恒卦第三十二《《象》曰:振恒在上,大無功也.》
下一篇:周易·姤卦第四十四《《象》曰:無魚之兇,遠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