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的圓明園,是清代最著名的皇家園林。它位于北京海淀,在西直門外13華里。周圍廣達30里,擁有150多座精美的宮殿、臺閣、寶塔等建筑。為環繞福海的圓明、萬春、長春三園所組成。
經康、雍、乾三朝,歷時150余年才基本建成,道光朝又有增修,耗費白銀約2億兩。
圓明園是清代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壯舉。
它綜合了國內的許多名園的特色,如杭州西湖的曲院、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等等,都一一被仿建在園內。因此說,圓明園是我國名園山水的一個縮影。
它還吸收了西歐園林的建筑特色,建有 “西洋樓”,安裝有人工噴泉。
園內建筑物上的雕刻、繪畫,都是全國名工巧匠的藝術杰作。
圓明園內珍藏有歷代文物和藝術珍品,可以說是清朝皇宮的博物院。
圓明園是我國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但在當時卻為封建統治階級的最高層——皇帝、貴胄所享用,與勞動人民是無緣的。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打進北京,放火焚燒此園,其中大批珍藏的文物也被搶劫一空,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嚴重的一場文化浩劫。
上一篇:《團結少數民族上層》清朝歷史事件
下一篇:《圈地的停止》清朝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