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趣談·劉師培
劉師培(1884~1919),字申叔,號左庵。江蘇儀征人。近代著名學者、政治家。1904年,他到上海與章太炎、蔡元培等參加反清革命,參與《俄事警聞》《警鐘日報》的編輯工作,積極為《中國白話報》撰稿,用通俗的語言向民眾宣傳革命主張,并加入中國教育學會、光復會、同盟會、國學保存會等進步組織。1907年,應章太炎等邀請,劉師培夫婦東渡日本,結識孫中山、黃興等革命黨人,參加同盟會東京本部的工作,還組織翻譯《共產黨宣言》等。劉師培回國后曾入端方幕,為端方考訂金石,兼任兩江師范學堂教習。端方調任直隸總督,劉師培隨任直隸督轅文案、學部諮議官等職。1911年,劉師培隨端方南下四川,鎮壓保路運動,被革命軍拘捕。辛亥革命勝利后,由孫中山保釋。后任閻錫山的高等顧問,又由閻錫山推薦給袁世凱,任參政、上大夫。1915年至1916年,與楊度、嚴復等發起成立籌安會,作《君政復古論》等,為袁世凱稱帝鼓吹。洪憲帝制失敗,作為 “帝制禍首” 的劉師培被 “寬免”,流寓天津租界。1917年,他被蔡元培聘為北京大學教授,講授中古文學等。一生著作甚豐,后人輯為《劉申叔先生遺書》。
備受譏諷的 “惡札”
從劉師培的扇面書法看,筆畫雖不乏書生氣,但顯得枯澀羸弱。因為劉師培只活了36歲,就有人認為他的字“隱隱透出一副夭亡之相”。劉師培的朋友、曾任北京大學教授的現代著名作家周作人在《知堂回想錄》中追憶道:“申叔寫起文章來,真是‘下筆千言’,細注引證,頭頭是道,沒有做不好的文章,可是字寫得實在可怕,幾乎像小孩子描紅相似,而且不講筆順……當時北大文科教員里,以惡札而論,申叔要算第一,我就是第二名了。”對此,當代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陳平原則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即便劉師培那備受譏諷的‘惡札’,放在今天,也都不見得拿不出手。只是因當年北大文科教員普遍擅長書法,劉字方才相形見絀。”
《書法》成扇 劉師培
上一篇:扇面趣談·劉子久
下一篇:收藏趣談·劉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