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華黎》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扎剌兒氏。世居阿難東(在今蒙古東北部)。父孔溫窟哇,從鐵木真征戰,屢建戰功。
木華黎幼聰明。及長,沉毅多智略,猿臂善射,挽弓二石(一百二十斤為一石)。事鐵木真,以忠勇著稱,為四杰之一(四杰另有博爾術、博爾忽、赤老溫)。鐵木真曾失利出逃,時逢大雪,夜臥草澤中。木華黎與博爾術張裘氈,立雪中以蔽之,達旦竟不移足。一日,從鐵木真行溪谷間,有寇從林中突出,矢如雨下,木華黎引弓射之,三發中三人,護鐵木真以出。
克烈王可汗王罕與乃蠻部仇殺,王罕求援于鐵木真。木華黎奉命前往救援,大敗乃蠻,獲兵仗、牛馬而還。既而王罕背信棄義,謀襲鐵木真。鐵木真得報,令木華黎選精騎夜襲其營,全殲之,王罕父子西走。鐵木真聲威大振,諸部紛紛來附。
成吉思汗元年(公元1206年)十二月十五日,鐵木真命木華黎、博爾術為左右萬戶,謂曰:“國內平定,汝等之力居多?!?/p>
三年(公元1208年),金衛紹王完顏永濟即位,遣使告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曰:“此等庸懦亦為之耶?”衛紹王聞之大怒,欲待蒙古使者至殺之。成吉思汗知之,遂與之絕。及金之降者皆言,金主殺戮宗親,荒淫日恣,成吉思汗曰:“出師有名矣?!睕Q計伐金。
六年(公元1211年)八月,征宣德(今河北宣化縣),克德興(今涿鹿縣)。次年正月,攻拔云中(今山西大同市)、九原(今內蒙古五原縣)諸郡,進圍撫州(今河北張北縣)。時金兵號稱四十萬(實三十萬),陣于野狐嶺(在今萬全縣東北)北,以謀決一死戰。木華黎曰:“彼眾我寡,弗致死力戰,未易破也。”乃率敢死之士,策馬橫戈,大呼陷陣,大破之,金之精兵良將失之大半,僵尸百里。
八年(公元1213年)七月,從成吉思汗攻居庸關。金于居庸關冶鐵錮關門,布鐵蒺藜百余里,守以精銳。木華黎等距關百余里不得前,成吉思汗乃遣別將趨紫荊關,居庸關之金軍遂降。繼從圍中都(今北京市)。中都城堅難下,成吉思汗乃留兵一部圍之,另分兵三路,攻占黃河以北之地。木華黎為中路軍,先后攻占河間、恩州(在今山東平原縣西)、濟南、濟州(今濟寧市)、徐州。及還,木華黎又獨率一部,攻密州(今諸城縣),屠之而還。次年十月,奉命率諸軍自順州(今北京順義縣)北攻遼西。出古北口,經興州(今河北灤平縣)、安州(今隆化縣),繞過北京(今內蒙古寧城縣),直指高州(在今赤峰市東北),高州守將降,而富庶(在今赤峰市南)守將攸興哥拒降,且屢襲蒙軍之后背。木華黎以富庶守備堅固,不宜力取,乃告城中人曰:“若能斬攸興哥首級以獻,則城人皆免死。”攸興哥懼,乃挺身至木華黎軍門;諸將欲殺之,木華黎曰:“攸興哥壯士也,留之麾下,以為吾用。”后攸興哥果屢建奇功。
高州既定,乃轉攻北京。金守將奧屯襄以眾二十萬拒之于城外,木華黎揮軍大戰,斬首八萬。繼圍北京,城中食將盡,人心惶恐。城中守將完顏習烈等殺奧屯襄,以城降。木華黎怒其降遲,欲盡坑之。裨將蕭也先曰:“北京為遼西重鎮,既降而坑之,后豈有降者乎?”從之。繼平興中(今遼寧朝陽縣)。于是金北京五府之地皆為蒙古所有。
是月,錦州張鯨聚眾十萬,殺節度使,自稱臨海王,以其眾來降,從木華黎南征未附州郡。木華黎察鯨有反意,請以蕭也先監其軍。至平州(今河北盧龍縣),鯨稱病不進,復謀逃去,也先執送成吉思汗,誅之。鯨弟張致憤其兄被誅,據錦州以叛,攻占鄰近諸州。木華黎率眾數萬討之,十一年(公元1216年)七月,兵臨興中,先遣部將吾也而等攻溜石山(在今朝陽縣東南),謂曰:“急攻之,賊必赴援,我截其歸路,致可擒也!”又遣將蒙古不花屯永德(在今朝陽縣東南),以邀擊張致援軍。木華黎則引軍馳往神水縣(在今錦縣西北),形成分進合擊之態勢。
張致聞蒙古軍攻溜石山急,乃急遣張東平(鯨子)率兵三萬八千前往救援;東平至神水縣東,木華黎選善射者數千人,令曰:“賊步兵無甲,疾射之!”東平步隊頓時大亂,木華黎揮軍突擊,斬東平及其眾,凡一萬二千余人。致得知東平敗,急回錦州,木華黎圍之。致屢戰不利,乃閉城拒守。十一月,其監軍高益縛致出降。木華黎曰:“此叛寇,存之無以懲后。”除工匠優伶外,悉殺之。繼拔復州(今復縣)等地,遼東、遼西悉平。次年八月,成吉思汗以木華黎有佐命之功,封太師、國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諭之曰:“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賜大駕所建九旒大旗,諭諸將曰:“木華黎建此旗以出號令,如朕親臨也?!蹦私ㄐ惺∮谘嘣?,以圖中原。旋自中都南攻遂城(在今河北徐水縣西)、蠡(今蠡縣),皆下之。及破大名,轉兵東向,定益都(屬今山東省)、濰(今濰縣)、萊(今掖縣)等州。十三年(公元1218年)八月,率步騎數萬,自太和嶺(在今山西朔縣東)入河東,攻占代、太原、霍(今霍縣)、澤(今晉城縣)等州。十五年(公元1220年)八月,東至滿城,金將武仙舉城降。
蒙古在戰爭中,肆意搶奪燒殺,不知民心之重要,木華黎也是如此。河北西路兵馬事史天倪進言曰:“今中原已漸定,而大兵所過,,猶縱抄掠,非王者吊民伐罪之意。且王為天下除暴,豈可效他軍所為!”木華黎喜,下令禁剽掠,遣所俘老幼歸田,軍中肅然,吏民大悅。
十一月,木華黎率輕騎入濟南。時金兵二十萬,屯黃陵岡(在今山東曹縣西南),以步率二萬襲濟南,木華黎迎戰,敗之,遂趨黃陵岡。金兵陣于河之南岸,示以死戰。木華黎曰:“此不可用長兵,當以短兵取勝?!绷顚⑹肯埋R,以短兵相接。金兵大敗,溺死者眾。繼攻楚丘(在今曹縣東南)。楚丘城小而堅,四面環水。木華黎令諸軍以草木填之,直抵城下,拔之。及下單州(今單縣),即遣將嚴實往取東平,戒之曰:“東平糧盡,必棄城走,汝伺其去,即入城安輯之,勿苦郡縣,以敗事也。”次年五月,東平糧盡,金兵奔汴(今河南開封市)。實入城,建行省,安撫百姓。
木華黎還野狐嶺,有宋漣水忠義統轄石珪來降,任為濟、兗、單三州都總管,賜繡衣玉帶,勞之曰:“汝不憚跋涉數千里,慕義而來,尋當列奏,賜汝高爵,爾其勉之?!奔熬〇|安撫使張林等來降,亦優待之,由是來附者相繼。閏十二月,金驍將張鐵槍被擒,木華黎責其不降。鐵槍厲聲答曰:“我受金朝厚恩二十余年,今事已至此,有死而已?!蹦救A黎義之,欲親解其縛;諸將怒其不屈,竟殺之。
十七年(公元1222年)七月,木華黎令蒙古不花引兵出秦、隴以張聲勢,視山川險要;自率兵經云中,攻下盂州(今山西盂縣)四蹄寨、晉陽(今太原市)義和寨,入霍州(今霍縣)。八月,慧星現,隱士喬靜真告曰:“今觀太象,未可征進?!蹦救A黎曰:“主上命我平定中原,今河北雖平,而河南、秦、鞏未下,若因天象而不進兵,天下何時定耶?”十月,下榮州(今萬榮縣)之湖壁壘及臨晉關(在今陜西大荔縣東),所至皆望風歸附。河中久為金有,至是盡來附。繼拔同州(今大荔縣)、蒲城,直指長安。金兵二十萬固守長安而不能下,乃遣兵斷潼關,西擊鳳翔,月余亦未能下,謂諸將曰:“吾奉命專征,不數年取遼西、遼東、山東、河北,不勞余力;前攻天平、延安,今攻鳳翔皆不下,豈吾命將盡耶!”
十八年(公元1223年)三月,渡河還聞喜,病重,謂弟帶孫曰:“我為國家助成大業,披甲執銳垂四十年,東征西討,無復遺恨,第(意為但)恨汴京未下耳。汝其勉之!”死。時年五十四。謚曰忠武。
木華黎勇敢善戰,是蒙古開國功臣,深受成吉思汗所信任。死后,成吉思汗攻鳳翔,謂諸將曰:“使木華黎在,朕不親至此矣?!背?,木華黎軍紀很壞,燒殺搶奪,百姓深受其害;后經人指出,立即改正,而且注意俘虜政策,優待來降者。后期戰績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蒙古主力西征,木華黎兵力不足所致。
上一篇:《曹操》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下一篇:《李光弼》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