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國反清起義(1854年6月~1864年5月)
1854年(清咸豐四年)6月至1864年(同治三年)5月,廣東、廣西天地會反清武裝起義。
1854年6月,在太平天國起義鼓舞下,廣東天地會首領陳開、李文茂等領導廣州地區天地會眾相繼起義。7月,各路起義軍聚集10萬之眾進圍廣州,久攻不克,陳開、李文茂于1855年春率眾退據肇慶,采納梁培友建議,5月,率戰船千余只溯西江而上,進入清軍力量較弱的廣西。9月攻占潯州府城(今廣西桂平),定此為都,建立大成國。10月初,李文茂、梁培友率部攻克貴縣(今廣西貴港),當地起義軍黃全義、黃鼎鳳和李文彩等部加入。1856年8月,起義軍攻克武宣、平南,陳開分封諸王,自稱鎮南王(后改稱平潯王)。隨后,李文茂率部由象州北上,于1857年3月攻占柳州,旋又克柳城、慶遠(今廣西宜州)、羅城(今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融縣(今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打通了與貴州苗民起義軍聯系的通道;梁昌、區潤、李文彩率部西進,2月克永淳,4月下橫州(今廣西橫縣),5月占南寧,又向百色、靈山一帶發展。在此前后,黃鼎鳳攻占賓州(今廣西賓陽)、上林、遷江等縣;活動于容縣、岑溪地區的范亞音攻占北流,進圍郁林(今廣西玉林);向東進兵的梁培友在平南中炮陣亡,所部由陳開率領,6月22日包圍梧州,7月28日于廣東都城全殲增援的清廣東水師,重創陸師。9月27日,克梧州城。至此,大成國先后攻占30余府縣,控制了大半個廣西。
1857年6月,湖南巡撫駱秉章派候選知府蔣益澧等率湘軍3,600人增援廣西,9月進入桂林。廣東當局則添制戰船,準備收復梧州、潯州。10月,南寧被當地團練攻占,區潤、梁昌率部退入靈山,后發生內訌,梁被團練所擒,區為部下殺害。起義軍由進攻轉入防御。
1858年春,起義軍擬取桂林。李文茂由柳州北上,進抵桂林西南永福蘇橋鎮。陳開由梧州北上,至平樂遭湘軍堵截。此時,粵軍西進,陳開被迫回援梧州。李文茂孤軍難支,受傷而敗退柳州。5月末,廣東提督昆壽率粵軍奪占梧州。北線湘軍6月攻占柳州,李文茂轉入貴州東南部與苗民起義軍配合作戰。8月,圍攻黎平失敗,折回融縣,11月病逝于懷遠(今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山中。1859年秋,石達開率太平軍進入廣西。陳開未能與之聯合,使大成國處境更加艱難。1861年8月平南城東丹竹一戰,起義軍水陸精銳盡失。8月21日,潯州陷落,陳開在橫州被俘后于潯州就義。余部約4萬人由黃鼎鳳率領,以貴縣西之覃塘為根據地,繼續與清軍周旋。1864年5月,清軍攻克起義軍最后一個據點小平天寨(今廣西貴港境),黃鼎鳳被殺害,起義失敗。
上一篇:《城濮之戰(公元前6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察南綏東戰役(1948年~4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