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保》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馮保》人物故事小傳
馮保,生卒年不詳,深州(今河北深縣)人,明世宗,穆宗、神宗朝宦官。嘉靖年間,任司禮監秉筆太監。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提督東廠監掌御馬監事。萬歷年間,升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內依太后,外依張居正,扶持幼帝,共逐大學士高拱,恃勢招權,諸臣賞罰進退盡出其口。太后歸政于帝,張居正死后,神宗積怒于馮保,又為太監張鯨、張城所攻,遂籍沒其家,貶之南京安置。久之乃死。
〔正 史〕
馮保,深州人。嘉靖①中為司禮秉筆太監②,隆慶元年③提督東廠④,兼掌御馬監事。
時司禮掌印缺,保以次當得之。適不悅于穆宗⑤,大學士高拱薦御用監陳洪代,保由是疾拱。及洪罷,拱復薦用孟沖。沖,故掌尚膳監者,例不當掌司禮。保疾拱彌甚,乃與張居正深相結,謀去之。會居正亦欲去拱專權,兩人交益固。穆宗得疾,保密屬居正預草遺詔,為拱所見,面責居正曰:“我當國,奈何獨與中人具遺詔!”居正面赤,謝過。拱益惡保,思逐之。
穆宗甫崩,保言于后妃,斥孟沖而奪其位,又矯遺詔與閣臣同受顧命。及帝登極,保升立寶座旁不下,舉朝大駭。保既掌司禮⑥,又督東廠,兼總內外,勢益張。拱諷六科給事中程文、十三道御史劉良弼等交章數其奸,而給事中雒遵、陸樹德又特疏論列。拱意疏下即擬旨逐保,而保匿其疏,亟與居正定謀,遂逐拱去。初,穆宗崩,拱于閣中大慟曰:“十歲天子,如何治天下!”保譖于后妃曰:“拱斥太子為十歲孩子,如何作人主。”后妃大驚,太子聞之亦色變。迨拱去,保憾猶未釋。
萬歷元年⑦正月,有王大臣者,偽為內侍服,入乾清宮,被獲,下東廠。保欲緣此族拱,與居正謀,令家人辛儒飲食之,納刃其袖中,俾言拱怨望,遣刺帝,大臣許之。逾曰,錦衣都督朱希孝等會鞫,大臣疾呼曰:“許我富貴,乃掠治我耶!且我何處識高閣老?”希孝懼,不敢鞫而罷。會廷臣楊博、葛守禮等保持之,居正亦迫眾議微諷保。保意稍解,乃以生漆酒喑大臣,移送法司坐斬,拱獲免。由是舉朝皆惡保,而不肖者多因之以進。
慈圣太后⑧遇帝嚴,保倚太后勢數挾持帝,帝甚畏之。時與小內豎戲,見保入,輒正襟危坐曰:“大伴來矣。”所昵孫海、客用為乾清宮管事牌子,屢誘帝夜游別宮,小衣窄袖,走馬持刀,又數進奇巧之物,帝深寵幸。保白太后,召帝切責,帝長跪受教,惶懼甚。保屬居正草帝罪己手詔,令頒示閣臣,詞過挹損。帝年已十八,覽之內慚,然迫于太后,不得不下。居正乃上疏切諫,又緣保意劾去司禮秉筆孫德秀、溫太及掌兵仗局周海,而令諸內侍俱自陳。由是,保所不悅者斥退殆盡,時八年十一月也。
保善琴能書。帝屢賜牙章,曰“光明正大”,曰“爾惟鹽梅”,曰“汝作舟楫”,曰“魚水相逢”,曰“風云除會”,所以待以甚隆。后保益橫肆,即帝有所賞罰,非出保口,無敢行者,帝積不能堪,而保內倚太后,外倚居正,帝不能去也。然保亦時引大體:內閣產白蓮,翰林院有雙白燕,居正以進,保使使謂居正曰:“主上沖年,不可以異物啟玩好。”又能約束其子弟,不敢肆惡,都人亦以是稱之。
居正固有才,其所以得委任專國柄者,由保為之左右也。然保性貪,其私人錦衣指揮徐爵、內官張大受為保、居正交關語言,且數用計使兩人相疑,旋復相好,兩人皆在爵術中。事與籌畫,因恃勢招權利,大臣亦多與通。爵夜至禁門,守衛者不敢詰,其橫如此。居正之奪情及杖吳中行,保有力焉。
已而居正死,其黨益結保自固。居正以遺疏薦其座主潘晟入閣,保即遣官召之。御史雷士楨、王國、給事中王繼先相繼言其不可用,晟中途疏辭。內閣張四維度申時行不肯為晟下,擬旨允之,帝即報可,保時病起詬曰:“我小恙,遽無我耶!”皇太子生,保欲封伯爵,四維以無故事難之,擬蔭弟侄一人都督僉事,保怒曰:“爾由誰得今日,而負我!”御史郭惟賢請召用吳中行等,保責其黨護,謫之。吏部尚書王國光罷,保輒用其鄉人梁夢龍代,爵、大受等竊權如故。
然是時太后久歸政,保失所倚,帝又積怒保。東宮舊閹張鯨、張誠乘間陳其過惡,請令閑住。帝猶畏之,曰:“若大伴上殿來,朕奈何?”鯨曰:“既有旨,安敢復入?”乃從之。會御史李植、江東之彈章入,遂謫保奉御,南京安置,久之乃死。其弟佑、從子邦寧并官都督,削職下獄,瘐死。大受及其黨周海、何忠等八人,貶小火者,司香孝陵,爵與大受子煙瘴永戍。盡籍其家,保金銀百余萬,珠寶瑰異稱是。
保之發南京也,太后問故。帝曰:“老奴為張居正所惑,無他過,行且召還。”時潞王將婚,所需珠寶未備,太后間以為言,帝曰:“年來無恥臣僚,盡以獻張、馮二家⑨,其價驟貴。”太后曰:“已籍矣,必可得。”帝曰:“奴黠猾,先竊而逃,未能盡得也。”而其時,錦衣都督劉守有與僚屬張昭、龐清、馮昕等,皆以藉罪人家多所隱沒,得罪。
《明史》卷三○五
[注 釋]
①嘉靖: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公元1522—1566年使用。②司禮秉筆太監:負責章奏文書,批答內閣票擬。③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隆慶,明穆宗朱載垕的年號。④東廠:明代特務機構。⑤穆宗:明世宗第三子朱載垕。⑥司禮:即司禮太監,明代宦官十二監之首。⑦萬歷元年:公元1573年。萬歷,明神宗朱詡鈞的年號。⑧慈圣太后:明神宗生母。⑨張、馮二家:即張居正、馮保兩家。
[相關史料]
萬歷初年,一日常朝,未明升座,班行皆訝其早。及詢所以,乃馮保新造壽地,延相君致酒。奏乞早朝即出,而保又不親陪,第遣掌家張壽往也,其貴倨如此。壽地在黑山會,去都城可四十里許。后保籍沒,永年伯王偉乞為兆城域。
明·于慎行《谷山筆塵》卷六引自《明史資料叢刊》第六輯
上一篇:《全祖望》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全祖望》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劉因》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劉因》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