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戴震》人物故事小傳
戴震(1723—1777年)字東原,休寧(今安徽休寧)人。少從江永游學。乾隆中因薦為四庫館纂修官。后賜進士出身,為翰林院庶吉士。博通天文、數學、地理、史學,尤精音韻訓詁,為一代考據大師。著述甚多,有《原善》、《孟子字義疏證》、《聲韻考》、《屈原賦注》等,后人匯編為《戴氏遺書》。
〔正 史〕
戴震,字東原,休寧人。讀書好深湛之思,少時塾師授以《說文》,三年盡得其節目①。年十六七,研精注疏,實事求是,不主一家。與郡人鄭牧、汪肇龍、方矩、程瑤田、金榜從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學質之永,永為之駭嘆。永精《禮經》及推步、鐘律、音聲、文字之學,惟震能得其全。
性特介②。年二十八補諸生,家屢空,而學日進。與吳縣惠棟、吳江沈彤為忘年友。以避仇入都,北方學者如獻縣紀昀、大興朱筠,南方學者如嘉定錢大昕、王鳴盛,余姚盧文弨,青浦王昶,皆折節與交。尚書秦蕙田纂《五禮通考》,震任其事焉。
乾隆二十七年,舉鄉試。三十八年,詔開四庫館,征海內淹貫之士司編校之職,總裁薦震充纂修。四十年,特命與會試中式者同赴殿試,賜同進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學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館中有奇文疑義,輒就咨訪。震亦思勤修其職,晨夕披檢,無間寒暑。經進圖籍,論次精審。所校《大戴禮記》、《水經注》尤精核。又于《永樂大典》內得《九章》、《五曹算經》七種,皆王錫闡、梅文鼎所未見。震正譌補脫以進,得旨刊行。四十二年,卒于官,年五十有五。
震之學,由聲音、文字以求訓詁,由訓詁以尋義理。謂:“義理不可空恁胸臆,必求之于古經。求之古經而遺文垂絕,今古懸隔,必求之古訓。古訓明則古經明,古經明則賢人圣人之義理明,而我心之同然者,乃因之而明。義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彼歧古訓、義理而二之,是古訓非以明義理,而義理不寓乎典章制度,勢必流入于異學曲說而不自知也?!?br>
震為學精誠解辨,每立一義,初若創獲,乃參考之,果不可易。大約有三:曰小學,曰測算,曰典章制度。
其小學書有《六書論》三卷,《聲韻考》四卷,《聲類表》九卷,《方言疏證》十卷。漢以后轉注之學失傳,好古如顧炎武,亦不深省。震謂:“指事、象形、諧聲、會意四者為書之體,假借、轉注二者為書之用。一字具數用者為假借,數字共一用者為轉注。初、哉、首、基之皆為始,邛、吾、臺、予之皆為我,其義轉相注也?!庇肿詽h以來,古音寢微,學者于六書之故,靡所從入。顧氏《古音表》,入聲與《廣韻》相反。震謂:“有入無入之韻,當兩兩相配,以入聲為之樞紐。真至仙十四韻,與脂、微、齊、皆、灰五韻同入聲;東至江四韻及陽至登八韻,與支、之、佳、咍、蕭、宵、肴、豪、尤、侯、幽十一韻同入聲;浸至凡九韻之入聲,則從《廣韻》,無與之配。魚、虞、模、歌、戈、麻六韻,《廣韻》無入聲,今同以鐸為入聲,不與唐相配。而古音遞轉及六書諧聲之故,胥可由此得之?!苯怨湃怂窗l。
其測算書《原象》一卷,《迎日推策記》一卷,《句股割圓記》三卷,《歷問》一卷,《古歷考》二卷,《續天文略》三卷,《策算》一卷,自漢以來,疇人③不知有黃極,西人入中國,始云赤道極之外又有黃道極,是為七政恒星右旋之樞,詫為《六經》所未有。震謂:“西人所云赤極,即《周髀》之正北極也,黃極即《周髀》之北極璇璣也?!队輹贰阼^玉衡,以齊七政’,蓋設璇璣以擬黃道極也。黃極在柱史星東南,上弼、少弼之間,終古不隨歲差而改。赤極居中,黃極環繞其外,《周髀》固已言之,不始于西人也?!?br>
震所著典章制度之書未成。有《詩經二南補注》二卷,《毛鄭詩考》四卷,《尚書義考》一卷,《儀經考正》一卷,《考工記圖》二卷,《春秋即位改元考》一卷,《大學補注》一卷,《中庸補注》一卷,《孟子字義疏證》三卷,《爾雅文字考》十卷,《經說》四卷,《水地記》一卷,《水經注》四十卷,《九章補圖》一卷,《屈原賦注》七卷,《通釋》三卷,《原善》三卷,《緒言》三卷,《直隸河渠書》一百有二卷,《氣穴記》一卷,《藏府算經論》四卷,《葬法贅言》四卷,《文集》十卷。
震卒后,其小學,則高郵王念孫、金壇段玉裁傳之。測算之學,則曲阜孔廣森傳之。典章制度之學,則興化任大椿傳之,皆其弟子也。后十余年,高宗以震所?!端涀ⅰ穯柲蠒恐T臣曰:“戴震尚在否?”對曰:“已死?!鄙贤锵Ь弥?。
《清史稿·戴震傳》卷四八一
〔注 釋〕
①節目:條目。②特介:孤高,有操守。③疇人:精通天文歷算的學者。
〔相關史料〕
震通究諸經,尤精三禮,旁及九流之學,多所考訂。所著書甚多,曲阜孔廣森編為《戴氏遺書》。
朱克敬 瞑庵所著《儒林瑣記》
上一篇:《張飛》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張飛》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文同》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文同》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