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秀》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向秀》人物故事小傳
向秀(約公元227—272年),字子期,晉河內懷(今河南武陟縣西南)人。“竹林七賢”之一。喜好莊老之學,曾為《莊子》作注。好友嵇康被殺后,應征至洛,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作品今多散佚。
[正 史]
向秀字子期,河內懷人也。清悟有遠識,少為山濤所知;雅好老莊之學。莊周著內外數十篇,歷世才士雖有觀者,莫適論其旨統①也。秀乃為之隱解,發明奇趣,振起玄風,讀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時也。惠帝之世,郭象又述而廣之,儒墨之跡見鄙,道家之言遂盛焉。始,秀欲注,嵇康曰:“此書詎②復須注?正是妨人作樂耳。”及成,示康曰:“殊復勝不?”又與康論養生,辭難往復,蓋欲發康高致也。
康善鍛,秀為之佐,相對欣然,傍若無人。又共呂安灌園于山陽,康既被誅,秀應本郡計③入洛。文帝問曰:“聞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秀曰:“以為巢、許狷介之士,未達堯心,豈足多慕。”帝甚悅,秀乃自此役。作《思舊賦》云:
余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嵇意遠而疏,呂心曠而放,其后并以事見法。嵇博綜伎藝,于絲竹特妙。臨當就命,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逝將西邁④,經其舊廬,于時日薄虞泉⑤,寒水凄然。鄰人有吹笛者,發聲寥亮。追想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嘆,故作賦曰:
將命適于遠京兮,遂旋反以北徂。濟黃河以泛舟兮,經山陽之舊居。瞻曠野之蕭條兮,息余駕乎城隅。踐二子之遺跡兮,歷窮巷之空廬。嘆《黍離》之愍周兮,悲《麥秀》于殷墟。惟追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棟宇在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嘆黃犬而長吟。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托運遇于領會兮,寄余命于寸陰。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佇駕言其將邁兮,故援翰以寫心。
后為散騎侍郎,轉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在朝不任職,容跡而已,卒于位。二子:純、悌。
《晉書·向秀傳》卷四九
[注 釋]
①莫適論其旨統:沒有能夠適當論述其思想體系的。②詎:怎,何。③計:計吏,地方上掌計簿的官吏。④逝將西邁:將要西行。逝,去,往。邁,遠行。⑤日薄虞泉:太陽快要落山。薄,迫近。虞泉,即虞淵,神話傳說中日落下去的地方。
〔相關史料〕
年青時讀向子期《思舊賦》,很怪他為什么只有寥寥的幾行,剛開頭卻又煞了尾。然而,現在我懂得了。
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瑯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世說新語·》
上一篇:《后漢高祖皇后李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后漢高祖皇后李氏》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吳偉業》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吳偉業》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