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棱》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策棱》人物故事小傳
策棱(公元?—1750年),博爾濟吉特氏,蒙古喀爾喀部人,清朝著名軍事將領。策棱先祖為元太祖成吉思汗,隨母歸附康熙,授三等阿達哈哈番,賜居京師,入內廷教養。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娶康熙女兒和碩純愨公主為妻,授和碩額駙。五十四年,奉命赴推河從軍,出北路防御策妄阿拉布坦。五十九年,策棱隨振武將軍傅爾丹出征準噶爾,屢戰屢勝,戰功卓著,授扎薩克。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詔封多羅郡王。二年,升副將軍。三年,分得土謝圖部20旗,建賽音諾顏部。五年,代表清政府與沙俄劃定中俄中段邊界,后又在恰克圖簽訂《恰克圖界約》。九年,策棱率軍隨靖邊大將軍錫保征討噶爾丹策零,屢立戰功,初步扭轉了清軍在西北戰場上的不利局面,進封和碩親王,授喀爾喀大扎薩克。十年,率軍大敗噶爾丹策零部將小策零敦多卜,進固倫額駙。后率軍進駐馬里雅蘇臺,戍守西北邊疆,也為蒙古各部和平相處作了許多努力。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死于任上,謚襄。
〔正 史〕
策棱,博爾濟吉特氏,蒙古喀爾喀部人。元太祖①十八世孫圖蒙肯,號班珠爾,興黃教,西藏達賴喇嘛②賢之,號曰賽音諾顏。其第八子丹津生納木扎勒,納木扎勒生策棱。康熙三十一年③,丹津妻格楚勒哈屯自塔密爾攜策棱及其弟恭格喇布坦來歸,圣祖授策棱三等阿達哈哈番,賜居京師,命入內廷教養。四十五年,尚圣祖女和碩純愨公主,授和碩額駙。尋賜貝子品級,詔攜所屬歸牧塔密爾。五十四年,命赴推河從軍,出北路防御策妄阿喇布坦。五十九年,師征準噶爾,策棱從振武將軍傅爾丹出布拉罕,至格爾額爾格,屢破準噶爾,獲其宰桑貝坤等百余人,俘馘甚眾。戰烏蘭呼濟爾,焚敵糧。師還,道遇準噶爾援兵,復擊敗之,授扎薩克。
策棱生長漠外,從軍久,習知山川險易。憤喀爾喀為準噶爾凌藉,銳自磨厲,練猛士千,隸帳下為親兵。又以敵善馳突,而喀爾喀無紀律節制,每游獵及止而駐軍,皆以兵法部勒之,居常欽欽如臨大敵。由是賽音諾顏一軍雄漠北。
雍正元年④,世宗特詔封多羅郡王。二年,入覲,命偕同族親王丹津多爾濟駐阿爾泰,并授副將軍,詔策棱用正黃旗纛。五年,偕內大臣四格等赴楚庫河,與俄羅斯使薩瓦立石定界,事畢,陳兵鳴炮謝天,議罪當削爵,上命改罰俸。九年,從靖邊大將軍順承郡王錫保討噶爾丹策零⑤,偵賊自和通呼爾哈諾爾窺圖壘、茂海、奎素諸界,偕翁牛特部貝子羅卜藏等分兵擊卻之。準噶爾諸酋有大策零敦多卜、小策零敦多卜,皆噶爾丹策零同族,最用事。噶爾凡策零遣大策零敦多卜將三萬人入掠喀爾喀,聞錫保駐察罕瘦爾,振武將軍傅爾丹軍科布多,乃遣其將海倫曼濟等將六千人取道阿爾泰迤東,分擾克魯倫及鄂爾海喀喇烏蘇,留余眾于蘇克阿勒達呼為聲援。策棱偕丹津多爾濟迎擊,至鄂登楚勒,遣臺吉巴海將六百人宵入敵營,誘之出追,伏兵突擊,斬其驍將,余眾驚潰,大策零敦多卜及海倫曼濟等遁去。詔進封和碩親王,賜白金萬。尋授喀爾喀大扎薩克。
十年六月,噶爾丹策零遣小策零敦多卜將三萬人自奇蘭至額爾德畢喇色欽,策棱偕將軍塔爾岱青御于本圖山。未至,準噶爾掠克爾森齊老,分兵襲塔密爾,掠策棱二子及牲畜以去。策棱不及援,侍郎綽爾鐸以轉餉至,語策棱曰:“王速率兵遏敵歸路,當大破敵。”策棱還軍馳擊,距敵二日程。初,招丹津多爾濟赴援,不至。準噶爾兵趨額爾德尼昭。八月,策棱率兵追敵,十余戰,敵屢敗。小策零敦多卜據杭愛山麓,逼鄂爾坤河而陣;策棱令滿洲兵陣河南,而率萬人伏山側,蒙古諸軍陣河北,遂戰。敵見滿洲兵背水陣,兵甚弱,意輕之,越險進。滿洲兵卻走,準噶爾兵逐之,策棱伏起自山下,如風雨至,斬萬余級,谷中尸為滿,獲牲畜、器械無算。小策零敦多卜以余眾渡河,蒙古兵待其半渡擊之,多入水死,河流盡赤。錫保馳疏告捷,首表策棱功,上嘉悅,賜號超勇,錫黃帶。諭:“此次軍功非尋常勞績可比,隨征兵弁,著從優加倍議敘”。上以策棱牧地被寇,赍馬二千、牛千、羊五千、白金五萬,賑所屬失業者,并命城塔密爾,建第居之。十二月,進固倫額駙,時純愨公主已薨,追贈固倫長公主。
十一年⑥,定邊大將軍平郡王福彭統軍駐烏里雅蘇臺,詔策棱佩定邊左副將軍印,進屯科布多,尋授盟長。十二年五月,召來京諮軍務。六月,移軍察罕廋爾。十三年,準噶爾乞和,請以哲爾格西喇呼魯蘇為喀爾喀游牧界,上諮策棱。策棱謂:“向者喀爾喀游牧尚未至哲爾格西喇呼魯蘇,此議可許。惟準噶爾游牧,必以阿爾泰山為界,空其中為甌脫”。準噶爾不從。乾隆元年⑦,師還,命策棱將喀爾喀兵千五百人駐烏里雅蘇臺,分防鄂爾坤。上以策棱母居京師,策棱在軍久,不得朝夕定省,命送歸游牧,并賜白金五千治裝。二年,噶爾丹策零貽書策棱,稱為車臣汗,申前請。策棱以聞,上命策棱以己意為報書,書曰:“阿爾泰為天定邊界。爾父琿臺吉時,阿爾泰迤西初無厄魯特游牧。自滅噶爾丹,我來建城,駐兵其地,眾所共知。其不令爾游牧者,原欲以此為隙地,兩不相及,以息爭端。今臺吉反云難以讓給,試思阿爾泰為誰地,誰能讓給?爾誠遵上指定議,我必不為禍始,亦不復居科布多。又謂我等哨兵逼近阿爾泰,宜向內撤。哨兵乃圣祖時舊例,即定界,豈能不設?臺吉其思之!”冬,準噶爾使達什博爾濟奉表至,命策棱偕詣京師。
三年春,至京師。噶爾丹策零表請喀爾喀與準噶爾各照現在駐牧。上召達什博爾濟入見,諭曰:“蒙古游牧,冬夏隨時遷徙。必指定山河為界,彼此毋得逾越。”遣侍郎阿克敦等使準噶爾,與達什博爾濟偕往。冬,噶爾丹策零復使哈柳從阿克敦等奉表至,請循布延圖河,南以博爾濟昂吉勒圖、無克克嶺噶克察諸地為界,北以遜多爾庫奎、多爾多輝庫奎至哈爾奇喇博木、喀喇巴爾楚克諸地為界,準噶爾人不越阿爾泰山,蒙古居山前,亦止在扎卜堪諸地,兩不相接。并乞移托爾和、布延圖二卡倫入內地。上以所議準噶爾不越阿爾泰山定界已就范,惟移托爾和、布延圖二卡倫不可許。四年春,賜敕遣還。哈柳詣策棱,哈柳曰:“額駙游牧部屬在喀爾喀,何弗居彼?”策棱答曰:“我主居此,予惟隨主居。喀爾喀特予游牧耳!”哈柳又曰:“額駙有子在準噶爾,何不令來京?”答曰:“予蒙恩尚公主,公主所出乃予子,他子無與也。即爾送還,予必請于上誅之”。冬,噶爾丹策零使哈柳復奉表至,始定議準噶爾不過阿爾泰山梁,不復言徙卡倫事。自雍正間與準噶爾議界,策棱三詣京師,準噶爾憚其威重,卒如上指。上獎策棱忠,子陷準噶爾,不復以為念,乃用宗室親王例,封其子成袞扎布世子。五年,命勘定喀爾喀游牧,毋越扎布堪、齊克慎、哈薩克圖、庫克嶺諸地,與準噶爾各守定界。六年,上以策棱老,命移軍駐塔密爾。初,喀爾喀凡三部。及是,土謝圖汗十七旗滋息至三十八旗,乃分二十旗與策棱,為賽音諾顏部,以鄂爾昆河西北烏里雅蘇河為游牧,為三部屏蔽。自此喀爾喀四部。十五年⑧,病篤,上遣其次子車布登扎布還侍,使侍衛德山等往存間。尋卒,遺言請與純愨公主合葬。喪至京師,上親臨奠,命配享太廟,謚曰襄,御制詩挽之。
《清史稿》卷二九六
〔注 釋〕
①元太祖:即成吉思汗、鐵木真。蒙古國建立者。蒙古部孛兒只斤氏。②達賴喇嘛:西藏政教合一的首領,盛行于西藏的黃教(佛教密宗支派,又稱喇嘛教)領袖,駐拉薩,其影響及于蒙古、青海。③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④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⑤噶爾丹策零:清朝蒙古首領,準噶爾部人,策妄阿喇布坦之子。⑥十一年:公元1733年。⑦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⑧十五年:公元1750年。
上一篇:《秦良玉》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秦良玉》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蕭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蕭宏》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