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秦良玉》人物故事小傳
秦良玉(公元1574年或公元1584—1648年),明四川貴州(今忠縣)人。石砫宣撫使馬千乘之妻,夫死,代領土司職。文武皆能,治軍嚴明。所部白桿兵頗能征戰。天啟時以征討奢崇明、解成都之圍,授都督僉事,任總兵。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奉楊嗣昌命追擊張獻忠、羅汝才,所部白桿兵全軍覆沒。十七年,張獻忠再次入蜀,她據守石砫抵抗。后病死。
〔正 史〕
秦良玉,忠州①人,嫁石砫宣撫使馬千乘,萬歷二十七年②,千乘以三千人從征播州③,良玉別統精卒五百裹糧自隨,與副將周國柱扼賊鄧坎。明年正月二日,賊乘官軍宴,夜襲。良玉夫婦首擊敗之,追入賊境,連破金筑等七寨。已,偕酉陽諸軍直取桑木關,大敗賊眾,為南州路戰功第一。賊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為部民所訟,瘐死云陽獄,良玉代領其職。
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所部號曰悍兵,為遠近所憚。
泰昌④時,征其兵援遼。良玉遣兄邦屏、弟民屏先以數千人往。朝命賜良玉三品服,授邦屏都司僉書,民屏守備。
天啟元年⑤,邦屏渡渾河戰死,民屏突圍出。良玉自統精卒三千赴之,所過秋毫無犯。詔加二品服,即予封誥。子祥麟授指揮使。良玉陳邦屏死狀,請優恤。因言:“臣自征播以來,所建之功,不滿讒妒口,貝錦高張,忠誠孰表。”帝優詔報之。兵部尚書張鶴鳴言:“渾河血戰,首功數千,實石砫、酉陽二土司功。邦屏既歿,良玉即遣使入都,制冬衣一千五百,分給殘卒,而身督精兵三千抵榆關。上急公家難,下復私門仇,氣甚壯。宜錄邦屏子,進民屏官?!蹦速洶钇炼级絻L事,錫世蔭,與陳策等合祠;民屏進都司僉書。
部議再征兵二千,良玉與民屏馳還,抵家甫一日,而奢崇明黨樊龍反重慶,赍金帛結援。良玉斬其使,即發兵率民屏及邦屏子翼明、拱明溯流西上,度渝城,奄至重慶南坪關,扼賊歸路。伏兵襲兩河,焚其舟。分兵守忠州,馳檄夔州⑥,令急防瞿塘上下。賊出戰,即敗歸。良玉上其狀,擢民屏參將,翼明、拱明守備。
已而奢崇明圍成都急,巡撫朱燮元檄良玉討。時諸土司皆貪賊賂,逗留不進。獨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長驅抵成都,賊遂解圍去。良玉乃還軍攻二郎關,民屏先登,已,克佛圖關,復重慶。良玉初舉兵,即以疏聞。命封夫人,錫誥命,至是復授都督僉事,充總兵官。命祥麟為宣慰使,民屏進副總兵,翼明、拱明進參將。良玉益感奮,先后攻克紅崖墩、觀音寺、青山墩諸大巢,蜀賊底定。復以援貴州功,數賚金幣。
三年六月,良玉上言:“臣率翼明、拱明提兵裹糧,累奏紅崖墩諸捷。乃行間諸將,未睹賊面,攘臂夸張,及乎對壘,聞風先遁。……靜夜思之,亦當愧死?!钡蹆炘t報之,命文武大吏皆以禮待,不得疑忌。
崇禎三年⑦,永平四城失守。良玉與翼明奉詔勤王,出家財濟餉。莊烈帝優詔褒美,召見平臺,賜良玉彩幣羊酒,賦四詩旌其功。會四城復,乃命良玉歸,而翼明駐近畿。明年筑大凌河城。……而良玉自京師還,不復援剿,專辦蜀賊。
七年二月,賊陷夔州,圍太平,良玉至乃走。十三年扼羅汝才于巫山。汝才犯夔州,良玉師至乃去?!加駣Z汝才大纛⑧,擒其渠副塌天,賊勢漸衰。
當是時,督師楊嗣昌盡驅賊入川。川撫邵捷春提弱卒二萬守重慶,所倚惟良玉及張令二軍。綿州⑨知州陸遜之罷官歸,捷春使按營壘。見良玉軍整,心異之。良玉為置酒,語遜之曰:“邵公不知兵。吾一婦人,受國恩,誼應死,獨恨與邵公同死耳?!边d之問故,良玉曰:“邵公移我自近,去所駐重慶僅三四十里,而遣張令守黃泥窪,殊失地利。賊據歸、巫萬山巔,俯瞰吾營。鐵騎建瓴下,張令必破。令破及我,我敗尚能救重慶急乎!且督師以蜀為壑,無愚智之。邵公不以此時爭山奪險,令賊無敢即我,而坐以設防,此敗道也?!薄淠晔?,張獻忠連破官軍于觀音巖,三黃嶺,遂從上馬渡過軍。良玉偕張令急扼之竹箘坪,挫其鋒。會令為賊所殪,良玉趨救不克,轉斗復敗,所部三萬人略盡?!?br>
張獻忠盡陷楚地,將復入蜀。良玉圖全蜀形勢上之巡撫陳士奇,請益兵守十三隘,士奇不能用。復上之巡撫劉之勃,之勃許之,而無兵可發。十七年春,獻忠遂長驅犯夔州。良玉馳援,眾寡不敵,潰。及全蜀盡陷,良玉慷慨語其眾曰:“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婦蒙國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賊哉!”悉召所部約曰:“有從賊者,族無赦!”乃分兵守四境。賊遍招土司,獨無敢至石砫者。后獻忠死,良玉竟以壽終。
……
贊曰:……夫摧鋒陷敵,宿將猶難,而秦良玉一土舍婦人,提兵裹糧,崎嶇轉斗,其急公赴義有足
多者。彼仗鉞臨戎,縮朒⑩觀望者,視此能無愧乎!
《明史·卷二七○·秦良玉傳》
[注 釋]
①忠州,州名。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臨州置。治所在臨江(今四川省忠縣)。轄境相當于今四川忠縣、豐都、墊江、石柱等縣地。②萬歷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萬歷,明神宗年號(公元1573—1620年)。③播州:土司名。宋嘉熙年間置播州安撫司,治今遵義市。④泰昌:明光宗年號,公元1620年。⑤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天啟,明熹宗年號(公元1621—1627年)。⑥夔州:州、路、府名。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改信州置。治所在奉節(今奉節縣東,宋移今治)。轄境相當于今四川奉節、巫溪、巫山、云陽等縣地。宋轄境略有縮小。明初改為府。⑦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崇禎,明思宗年號(公元1629—1644年)。⑧纛(dao):古代軍隊中的大旗。⑨綿州:州名。隋開皇五年(公元585年)置,以綿水而名。治所在巴西(今綿陽東)。⑩朒(nu):欠缺,不足。
[相關史料]
本書寫千古第一奇跡,為千古僅有之女侯作傳,……諸將出身一段也;大復仇二段也;滅國賊三段也。……第二集中有秦侯平藺寇破呂公事,征遼東,破倭寇,平臺召見天子賜詩有“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之句;再則秦民屏邦屏殉難,馬千乘冤死,秦良玉斥奸,馬祥麟(秦子)張鳳儀(秦媳)破賊,生擒紫金梁;沈云英陷陣奪父尸勅封將軍,秦良玉抗清兵,加封侯爵,及四十八女將盡節報國……。
文公直《秦良玉演義·總評》
……而武臣死者,尤世功……鄧起龍、秦邦屏,餉臣陳堯甫、段展及邦屏姊土官秦氏,并得贈䘏云。
清·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之二》
二月二十辛未,羅汝才掠信陽,尋陷光州。……石柱女帥秦良玉發兵援夔州,萬元吉與之合。按天啟元年,敵攻沈陽,諸將吳文杰、周敦吉等救之,石柱司秦邦屏先率兵渡河,諸營繼進,邦屏戰死。三月,四川藺賊奢崇明倡亂,遂據重慶府,已而復陷遵義,一方震驚。石柱宣撫司掌印女官秦良玉勤王①,時敵厚遺秦氏,求其助兵,秦氏斬使留銀,進兵圍重慶。夫沈陽戰死,邦屏烈矣,抑男也。至良玉,不過一女子耳。昔圍重慶,今援夔州,其忠勇不愈于須眉者哉!
清·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之一六》
〔注 釋〕
①勤王:指臣子發兵援救君主。
上一篇:《祖逖》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祖逖》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策棱》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策棱》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