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
中國重要謀略學(xué)著作,中國謀略學(xué)發(fā)展的理論基礎(chǔ),又稱《周易》、《易》。“易”有變易(窮究事物變化)、簡易(執(zhí)簡馭繁)、不易(永恒不變)三義、相傳系周人所作(一說“周”有周密、周遍、周流之義),故名《周易》。其內(nèi)容包括《經(jīng)》和《傳》兩部分,《經(jīng)》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卦之用。舊傳伏羲畫卦,文王作辭,說法不一。可能成書于殷末周初之際。《傳》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辭》上下、《文言》、《序卦》、《說卦》和《雜卦》十篇,統(tǒng)稱《十翼》,舊傳孔子作。據(jù)今人研究,《傳》大抵系戰(zhàn)國或秦漢之際的儒家作品,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易經(jīng)》通過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風(fēng)、水、火、澤八種自然現(xiàn)象),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謀略理論、謀略思想和基本原則。如對于如何維護政治統(tǒng)治,它主張明德慎罰,實行德治。它認為只有這樣,才可使人民心悅誠服,人人奮勉努力,順從統(tǒng)治者的意志。它說:“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謙卦·象傳》)“山附于地,剝。上以厚下安宅”。(《剝卦·象傳》)“天地養(yǎng)萬物,圣人養(yǎng)賢以及萬民”。(《頤卦·彖傳》)“節(jié)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節(jié)卦·彖傳》)“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從來卦·象傳》)“雷雨作,解。君子以赦宥罪”。(《解卦·象傳》)“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旅卦·象傳》)“澤上有風(fēng),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中孚卦·象傳》)。對于如何處理好人際關(guān)系,它認為做人要隨時注意禮節(jié),“履虎尾,不 人,亨”;要謙讓,“勞謙君子,萬民服也”;要樸素大方,“素履,往無咎”;要敬重他人,“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要行動始終如一,“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要厚道、寬容,“敦復(fù)無悔,”“君子以郝過宥罪”;此外還要多交往,“行有尚,往有功也”,“無妄之往,得志也”。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此書舊有東漢鄭玄注,已失傳。今通行本有《周易正義》(魏五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集解》(唐李鼎祚撰);《周易本義》(宋朱熹撰);《周易姚氏學(xué)》(清姚配中撰);《周易尚氏學(xué)》(今人尚秉和撰)等。由于時代所限書中亦有糟粕,讀者閱讀時應(yīng)注意批判。
上一篇:方志敏
下一篇:晉楚逐鹿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