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直與黃金印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這是漢代著名音樂家李延年對漢武帝唱的幾句歌。武帝聽后嘆息道:“好是好,難道世上真有此人嗎!”平陽公主告訴武帝,李延年有一個妹妹很美。武帝就召見其妹,一看,果然妙麗,而且善于歌舞,從此倍受寵幸。但是李夫人很年輕就死去了,病重之時武帝前去看望她,她蒙被說什么也不見,她的姐妹們責備她,為何不借此一見把兄弟托付給武帝。李夫人說:“我之所以不見皇帝,正是要把兄弟深托給皇上。我因容貌之好,得幸于皇上。而以色事人者,色衰則愛弛,愛弛則恩絕。現在皇上之所以還顧念我,是因我原來的容貌,如見我容貌己毀,顏色非故,必嫌惡我,還會照顧我的兄弟嗎。”李夫人死后,武帝非常思念,把她的像畫在甘泉宮中,并想照顧她的兄弟,封李氏為侯。但顧慮到高祖皇帝當年的“非有功不侯”的約言,沒有直接授李氏侯爵黃金印,而是為李氏創造立功取侯的機會。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聽說大宛有好馬,就派使者持金前去索要,大宛不給,還殺了漢朝使者,搶走了財物,武帝大怒,決定發兵打大宛,取回貳師城的好馬。因想要封李氏為侯,所以拜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統兵數萬,西伐大宛。
李氏家族之人雖有音樂才華,但缺乏軍事才干,李廣利不懂軍事,不會打仗,出師即敗,死傷慘重,撤回敦煌,士卒只剩十之一二,派人上書說:道遠乏食人少,不足以拔宛,希望暫且罷兵。武帝大怒,派使者擋住玉門關,說李廣利軍“有敢入關者斬之!”李廣利只得暫留敦煌。
與此同時,漢朝對匈奴的戰爭也遭到了慘敗,致使朝中許多大臣主張停止對大宛用兵,武帝認為那樣會被外國恥笑,堅決不肯。經過一年多的征召,又有六萬士卒、十萬頭牛、三萬匹馬,萬數的驢和駱駝,充足的糧食、武器,西出敦煌。李廣利第二次伐大宛,由于軍隊很多,大宛貴族被迫殺王投降獻馬,漢軍獲得了好馬數十匹,中、下等馬三千匹,然后班師東歸。漢武帝終于把海西侯的金印交與了李廣利,以此告慰那九泉之下的寵姬。
漢武帝一生中,用兵四夷數十載,這些戰爭有的是正義的、必要的,有的是非正義、不必要的,對大宛的戰爭就屬于后者。大宛遠在蔥嶺以西,與漢境迥不相接,對漢也沒有威脅,漢武帝堅持要打大宛,當然不單純是為了獲得好馬和封李廣利,而是要不斷向西拓疆斥境。李廣利不懂軍事,武帝為了封他為侯而拜他為將,這更不足取。古人說得好:“軍旅大事關系著國家的安危、人民的死活,如果不擇賢愚授以兵權,企圖僥幸取功封侯,還不如無功而侯更好。”
“自古邊功緣底事?多因嬖悻欲封侯。不如直與黃金印,惜取沙場萬髑髏。”宋朝人劉頒這首《詠史》詩雖不能概括歷史上中原王朝用兵邊地的全部情況,但反映了一定的歷史事實。漢武帝讓數萬軍士拋尸西域,換得好馬幾十匹和李廣利的封侯,是應該給以批判的。
上一篇:不切實際的“教育革命方案”
下一篇:不用良策,官渡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