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
舊題周呂尚撰,中國古代著名政治、軍事謀略著作,宋代頒定的《武經七書》之一。今本《六韜》近2萬字,分6篇60章。主要內容是:《文韜》:內分文師、盈虛、國務、大禮、明傅、六守、守土、守國、上賢、舉賢、賞罰、兵道等章,主要講治國用人的政治謀略;《武韜》:內分發啟、文啟、文伐、順啟、兵道、三疑等章,主要講對敵斗爭的謀略;《龍韜》:內分五翼、論將、選將、主將、將威、勵軍、陽符、陰書、軍勢、奇兵、五音、兵征、衣器等章,主要講軍隊的組織、獎懲、將帥的選拔和修養、軍事秘密通迅、奇兵的運用、偵伺敵軍的方法;《虎韜》:內分軍用、三陳、疾戰、必出、軍略、臨境、動靜、金鼓、絕道、略地、火戰、虛壘等章,主要講在各種條件下進行作戰時應注意的問題;《豹韜》:內分林戰、突戰、敵強、敵武、山兵、澤兵、少眾、分險等章,主要講在森林、山地、河流、險隘地區作戰和防敵突襲、夜襲以及遭遇戰的謀略;《犬韜》:內分分合、武鋒、練士、教戰、均兵、武車士、武騎士、戰車、戰騎、戰步等章,主要講各兵種如何配合作戰,以發揮軍隊效能的謀略。《六韜》繼承了它以前的兵家謀略的優秀思想,又兼采諸子之長,謀略思想頗為豐富。在政治謀略方面主張“同天下”、“天下同利”,反復強調“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重民”、“利民”、“愛民”、要使“萬民富樂而無饑寒之色”;“善于不爭”,“削心約志”,最后達到“取民”的目的;認為“上賢下不肖”是治國之道,具體闡明了舉賢的標準、方法,指出不能重用13種人,即“六賊七害”。認為:“凡用賞者貴信,用罰者貴必”,提出了“殺貴大,賞貴小”的重要原則。在軍事謀略方面,主張“伐暴禁暴”、“上戰無與戰”,強調“知己知彼”,“密察敵人之機”,“形人而我無形”,“先見弱于敵”。要“行無窮之變、圖不測之利,”作戰中要重視奇正之變“不能分移,不可語奇”。攻城應采用圍困打援、迫敵就范之計。還具體闡述了將帥的選拔辦法及將帥所應具備的修養。本書在國外頗受重視、已有日、法、朝鮮等多種文字譯本。當然本書亦有糟粕之處,如書中的主張的“望氣”之術、“釣餌”之術以及認為“明主”、“賢將”決定社會發展的唯心史觀等。
上一篇:俾斯麥
下一篇:兵經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