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渾儀
用來測量天體座標的觀測用儀器。歷史上制造過多種渾儀。其關鍵部件是窺管和四游儀,其他部分是代表各種天文意義的環圈和支承結構。各代制造時對環圈時增時減,隨測量的目的而變化。史籍記載渾儀的制造始于漢落下閎。104年,東漢賈逵在儀器上增設黃道環,以黃道來測量日月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架黃道銅儀。張衡加上地平環和子午環,構成了完整的渾儀。后魏的斛蘭用鐵鑄渾儀時,在底座添置十字水趺,用來校正儀器的水準。唐李淳風于633年制造的渾儀包括內、中、外三層。內層是四游儀,中層是三辰儀,外層是六合儀,使渾儀復雜化。后經郭守敬簡化。渾儀在長期的天文觀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洱海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渾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