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關于人才德才素質的要求
1.領導者的德才素質
兵家在談到領導者的素質時,突出了政治立場和政治態度在諸項素質中的地位,強調領導者必須具備忠與道。所謂忠,在各個時代各個階級當然有其不同的內涵,今天我們講忠,即忠于人民,忠于黨。諸葛亮明確指出:“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魚失水則死,人失忠則兇。”(第526頁)《吳子》也說:“凡行不合道,舉不合義而處大居貴,患必及之。”(第83頁)領導者的一言一行,必須合乎道義,這對于高級領導者,尤為重要。《三略》也指出:“夫人之在道,若魚之在水,得水則生,失水則死。”(第428頁)所謂道,就是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路線,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和政治立場,就會迷失方向,就如魚失水。在德與才的關系中,德處于統帥地位,一個人政治上失足,是最根本的失足。
2.領導者的自我修養和身先士卒的示范作用
孫子說:“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第36頁)《六韜》也說:“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以辯說為必然。”(第304頁)就是說,領導者應不為名、不為利,勇于承擔責任,保護大眾利益;不驕傲,不主觀武斷;要注意自我修養,謙虛謹慎,嚴于律己,不貪不淫。《六韜》指出:“義勝欲則昌,欲勝義則亡;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第270頁)《尉繚子》進一步指出:“欲生于無度,邪生于無禁。”(第226頁)諸葛亮說:“故善將者,不持強,不怙勢,寵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懼,見利不貪,見美不淫,以身殉國,一意而已。”(第621頁)此外,諸葛亮還強調領導者要身先士卒,處處率先垂范,說:“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第623頁)要與下屬同甘共苦,從各方面關心他們。“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暑,等勞逸,齊甘苦,均危患”(第625頁),“有難,以身先之;有功,以身后之;傷者,泣而撫之;死者,哀而葬之;饑者,舍而食之;寒者,解而衣之,智者,禮而祿之;勇者,賞而勸之。將能如此,所自必捷矣”(第643頁)。
3.領導與群眾的團結協調是對領導者的重要要求
孫子說:“道者,令民與上同意。”(第3頁)這里所講的“道”就是政策、路線、方針等。只有通過政策、方針的宣傳教育等政治思想工作,統一思想認識,統一目標行動,才能確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并為廣大群眾所理解掌握,形成領導與下屬、群眾的共同目標,做到“上下同欲者勝”(第10頁)。怎樣才能達到領導集團內部,領導者與下屬、群眾的團結協調呢?除了正確的政策制度外,關鍵是領導者的良好素質。《司馬法》說:“仁見親,義見悅,智見持,勇見方,信見信。內得愛焉……外得威焉。”(第55頁)領導者謙虛和藹,勇于負責,講信用,多智慧,有魄力,就能內得愛戴,外樹威信。調動下屬和群眾的積極性。領導者要“讓以和,人自洽,自予以不循,爭賢以為人,說其心,效其力”(第73頁)。所以“君子情同而親合,親合而事生之”(第261頁)。這就是所謂“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
上一篇:關于《大學》
下一篇:兼相愛,交相利,實現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