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關系的調查與分析
為了對中國當前的民族關系有一個較清楚的評估,2006年、2009年和2013年,我們多次在新疆、西藏、內蒙古、甘寧青等地做民族關系問題的調查。調查中也分發了大量問卷。以下將在新疆和西藏的問卷中的幾個統計結果介紹出來,以說明這些地區民族關系的現狀。
在新疆:86.3%的維吾爾族群眾認為維漢關系正?;虮容^好;城鎮中超過70%的維漢群眾有對方民族的朋友;90.6%的維吾爾族群眾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在西藏:94%的藏族群眾認為漢藏關系是正常的或是好的;城鎮中有69%的藏族群眾和92%的漢族群眾有對方民族的朋友;87%的藏族群眾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我們在內蒙古、甘肅、青海和寧夏做的同類調查,其結果也都類似或更好。綜合多年來我們的實地調查所掌握的情況,綜合對國外有關民族問題的對比以及對我國民族問題歷史的研究,我們認為:從全國來看我國的民族關系是好的,是基本正常的。
新時期以來,各地區民族關系中的問題和矛盾產生的原因比較復雜。其中有部分是國內外敵對勢力直接鼓動和操縱造成的,而絕大多數問題是人民內部矛盾。這些問題中影響比較大的有如:新時期以來不同民族之間收入差距拉大的問題;有的少數民族知識分子中存在的狹隘民族主義思潮泛濫的問題;部分漢族人中的大漢族中心主義思想問題;特別是地方政府在工作中的一些問題等。
我們認為,比起西方國家,我們的民族政策是進步的,我們的民心基礎也是好的。在多民族大國中比較,我們的少數民族是最擁護政府的。
那么,我們如何做才能解決好民族關系中的各種問題呢?從國內外的社會實踐來看,不同民族之間的矛盾產生于差別,差別有兩種,文化差別和結構性差別(即經濟收入、社會政治權利的差別)。只有文化差別的民族之間雖然會有一些誤解從而產生一些矛盾,但這些誤解和矛盾都比較容易解決,他們之間可以和平相處甚至逐漸融合。而有明顯結構性差別的民族之間則很難化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也很難避免激烈和持續的沖突。
因此,解決民族之間的矛盾與沖突,讓不同的民族能夠和諧相處,也就是使多民族國家能夠維持統一的根本出路是縮小民族之間在經濟收入、社會權利等方面的差距。一旦不同民族之間消除了這種結構性差距,文化的多元與融合,國家的統一與安定就都有了堅實的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境內外敵對勢力的任何挑動破壞都不起作用,無法撼動。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內的民族、種族沖突之所以長期得不到解決并且還有不斷加劇的趨勢,就是因為這些國家內少數民族與白人主體民族之間明顯的結構性差距長期得不到解決。例如,據西方學者2008年的統計,黑人占美國總人口的13%,卻只擁有美國不到1%的土地。1974年,美國黑人的收入是白人收入的64%;而到2004年,這個數字降到了58%。歐洲一些國家的情況也與美國類似。
不同民族之間如果形成結構性差距,就會像某些國家的騷亂一樣,民族之間的沖突就不會止息。也就是說,如果中國的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經濟差距問題不解決,不縮小,中國的社會就不會穩定和諧。從這個角度看,我國優惠少數民族的政策不是要撤銷,而是要堅持,要調整,要落實到位,要推動各少數民族盡快在各個方面趕上來,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度上盡快趕上來。這才是今后實現民族團結民族融合的正確道路。對于多民族國家來說,在一個統一的政權內部,努力達成各民族在政治、經濟上的平等權利和發展機會是民族政策最主要的目標,也是維護統一的最重要手段和基礎。在此基礎上,各民族在文化上的更多溝通與相互學習則能夠進一步促成新的國家民族,即中華民族的形成。
上一篇:民族關系的展望
下一篇:玉器的早期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