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政治文化·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的實踐出發,創造的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解放城市,奪取全國革命勝利的道路。中國新民主主義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緝热菔菬o產階級領導的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這三個方面是互相配合、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認識到,舊中國是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大國,內無民主制度受封建主義的壓迫,外無民族獨立受帝國主義的蹂躪,無產階級必須以武裝斗爭作為革命的主要形式;面對長期占據中心城市的強大敵人,無產階級只有深入敵人統治薄弱的農村,依靠廣大農民開展土地革命,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這是奪取全國革命勝利的關鍵。1928年毛澤東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等著作中,提出并闡發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1930年1月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進一步闡明了中國建立和發展紅色政權的重要性,明確提出了中國革命的發展必須以農村為中心,把“工農武裝割據”同奪取全國勝利聯系起來,標志著“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這一理論初步形成。此后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這一理論,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重大發展。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興城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哲學文化·動靜